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转换的探索 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转换的探索 科技教师应具备的五个素养 善用现代媒体优化语文教学
教育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26期 总第4387期 2012年02月21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26期  下一期
善用现代媒体优化语文教学
来源:常州市武进区邹区中心小学 作者:陆仁娟 发布日期:2012-02-21 16:23:45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启动,各种各样的现代化媒体将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如果把我们的语文课堂比作一张帆,那么现代媒体无疑就是推动这帆远行的风,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凭借这股东风的势头,扬帆远行。 
     一、起势如爆竹,未成曲调先有情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头如果设计得巧妙合理,就能一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媒体在这方面的作用就显得尤为突出,用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吸引到课文内容上来,为学生投入课文的情境架设了桥梁,奏响了上课的序曲。教学《黄鹤楼送别》前,教师在多媒体课件片头,导入了“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首歌曲,课堂上营造出浓浓的离别氛围,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本课的基调就此奠定成功。
     二、过程似花开,万紫千红春满园
     多媒体教学极大丰富了课堂内容,饱满的信息量和知识源促使学生积极的思维,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接受知识的高效平台,课堂会呈现出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局面。教师用现代媒体还能补充文本留白,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师生共同进行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使教学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
     如教学《荷花》时,教师播放有关的录像资料,对学生说:“面对一池荷花,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呢?”随着悦耳的水乡乐曲声,屏幕上出现了赏花人幻化为荷花的情景。学生们都看入迷了,爱花之情愈来愈浓。在优美动情的轻音乐中,教师让学生把眼睛闭上,娓娓诱导:“我忽然觉得自己怎么啦?一阵风吹来,我怎么啦?小鱼游过来告诉我昨夜做了什么好梦?”学生在教师充满激情的点拨之下,张开想象的翅膀,生动描述。学生边诵边读边赏边说,气氛十分活跃,一改往日的死气沉沉。
     三、结尾如撞钟,言有尽而意无穷
     教学既要有个生动的开端,也要有个精彩的结尾。一节课即将结束,学生已经显得疲劳、精神不振作,思维也常常处于抑制状态,精彩的结尾会振奋学生的精神。这时,借用现代媒体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他们已经疲软的大脑皮层再度兴奋起来,从而整堂课都让学生处于积极的状态,以优化阅读教学。
     例如《大江保卫战》一课,上课已经接近尾声,学生的态度和情感明显比前面松懈,此时播放一曲《为了谁》,高亢激昂的歌声顿时让教室里的人精神为之一振,眼前充斥着解放军抢险的情景,耳边萦绕着歌手饱含深情的歌声,在这种气氛中,不需再用任何语言的表达,每个人的心理都产生对解放军的无限热爱和敬佩。此时把音乐放低,说说自己对解放军的情感,学生有感而发。课虽然结束,但学生的情感仍然还沉浸在歌曲的意境中,真是“课已尽而情未穷”。
     在导入处恰当使用现代教育媒体,能很快让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中,情绪上受到感染,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使用现代媒体能能够生动而直观地为课堂再现多彩多姿的感性认识,让课堂接近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使教与学融乳交加,成为一副催化剂,促使学生的情感发展、酝酿,产生共鸣,促使教学在一种活跃、高涨的气氛中进行。在课堂结尾处精心使用现代媒体,可以使人“眼睛一亮,耳目一新,精神一振”,犹如给学生打了一针兴奋剂,再次唤起对知识的渴望,让这堂课的结束成为下一堂课的开始,真正做到“课虽尽,意未绝”。
     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凭风借势,扬帆远行”。实践证明,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能因课制宜、因需所取、因势利导,创造性地使用现代媒体,可以更好地促进语文教学改革的推进,有效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