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巧用教材,搭建低年级学生写话的桥梁 学习方式和算法多样化的和谐统一
10版:创新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186期 总第186期 2010年01月19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86期  下一期
学习方式和算法多样化的和谐统一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灌云县鲁河中心小学 邵宽云 发布日期:2010-01-21 16:56:46

  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也是不少数学工作者研究的热门课程之一,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学中如何把二者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呢?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粗浅做法。
        一、 动手实践,算法多样化的生成之法
        好奇、爱动是儿童的天性,我们要抓住他们的这一心理特征促进有效学习。在教学中动手操作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目标的定向性。也就是说,在操作前学生要有目的,要知道操作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例如:用12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可以拼出多少种不同的长方形呢?这实际上就是当面积相同的情况,比较它们的周长;再如用20厘米长的铁丝围成长方形,能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呢?这实际上就是当周长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它们的面积。这个例题算法多样,但目标定向准,所以教学中才能做到有“放”,更利于“收”。
         2. 学具的选择性。操作需要实物,我们在为学生提供的学具中要立求多样,以供学生选择,防止思维定势。例如在教学15-6时,我为学生提供小棒、图片、小正方形、小三角形等。如果用数数的方法,几种学具都可以用,但用小棒时必须先解开一捆。如果用“破十法”,操作小棒更形象。先打开一捆(10根)拿去6根,剩下的4根和5根放在一起,即10-6=4、4+5=9;也可以先拿去5根,再打开一捆拿去1根,即15-5=10、10-1=9。在教学过程中,动手操作不仅仅是解决问题方法之一,我们还要寻求各种操作间的衔接,不能让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要让他们从动作思维逐步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3. 思维的创造性。在各种动手实践的过程中,由于亲密的接触,所以能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动作是思维的体操,在成功的不断激活下,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尤其是创新潜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二、 自主探索,算法多样化的生成之源
算法多样化离不开个体的自主探索,离开个体的自主探索,算法多样化简直就是无本之末,无源之水。在探索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导,前面学习时我们曾经用哪些方法,这里还能使用吗?运用前后的联系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寻到解题的方法。由于学生思维方式、智力水平和知识基础的不同,以及悟道的先后,也许有的学生在自主探索环节中获得了一种或几种方法,也许有的学生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我们在下面的环节中加以完善。即使一种方法也不会,这又何妨,正如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衡量教育是否成功,就是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部忘掉后,看他和没有受过教育的孩子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不同,主要看他是否经历探索的过程。
        三、合作交流,算法多样化的生成之本
        可以这样说,自主探索只是学生个体智慧的初步展示,只是算法多样化“量”的叠加。要让算法多样化的教学向纵深发展,要让学生个体、学生集体的智慧充分展示,必须还要经历合作交流这一重要过程。合作交流对算法多样化的服务功能主要有以下两点:
        1. 合作交流,不同算法的展示。当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算法后,迫切需要把自己的算法告诉同伴和老师,这时是交流的最佳时期。教学中,我通常先进行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在算法展示的过程中,也许别人的算法对自己有所启迪,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还会起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只有小组间顺利的交流,只有大多数同学都有了自己的算法,才能为全班交流提供量的保证,才能为下面教师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2. 合作交流,不同算法的碰撞。学生在安全、自由、和谐氛围中交流了各自的算法,黑板上出现了多种算法,但这时教师不能“心满意足”、“大功告成”而“草草收兵”。因为这时算法是凌乱的,学生的思维是模糊的。当课堂上出现多种算法后,老师应该及时引导,适时点拨,让算法多样化教法向纵深进行。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