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前洲中心小学四年级 作文教学情况调查与分析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主动发展 创造性思维激活数学课堂
12版:教学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186期 总第186期 2010年01月19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86期  下一期
创造性思维激活数学课堂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射阳县通洋小学 姜 浩 发布日期:2010-01-21 17:17:15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过程,是个人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某些事实中寻求新关系、找出新答案的思维过程。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数学课堂要成为诱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沃土。
       一、 巧设引入,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现代教学理论强调以学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发挥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让他们进行创造性学习,首先应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要实现这种转变,求知的兴趣与求成的欲望是最为有效的诱因之一。所以引入教学要引出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来,引出探索的欲望来。
        例如:教学《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的时候,教师导入时创设一个情境:老师这里有一个袋子,里面有一些球,请同学们和老师来比赛,规则是:如果你们摸到红球,算同学们赢,反之就是老师赢。随后学生们争先恐后,一连十几个同学都输了,这是为什么呢?有同学提出了疑问:“你里面有没有红球?红球有多少?”其中到底有什么奥秘,因此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创设兴趣情境,造成悬念,启动了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学生愉快地、不知不觉地进入探求知识的活动中。
       二、 实践探究,引导学生创造性活动
       探究阶段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阶段。如果说引人阶段是思维的创造性启动期,那么探究阶段就是思维的创造性形成期。根据数学的特点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借助观察实验的教学手段,就能较好地将数学结论还原为生动活泼的知识生成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成为发现者。
       如教学《一一列举——解决问题的策略》时,给学生18根(每根表示1米)同样长的小棒,让他们摆一摆,可以摆出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再算出每个长方形的面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验,知道了先求出长与宽的和是9米,再从宽是1米开始,一一列举出所有可能,理解了这样做有秩序、不重复、不遗漏,并且通过观察各个长方形的面积,大多数同学能发现,当长方形周长相等时,长方形的长与宽越接近,面积越大。更有学生推测出,在周长相等的长方形中,正方形的面积最大。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在“再创造”中有所发现,有所领悟,通过动手操作达到了预期的认知目标。如果这一知识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一人讲解,那么即使大多数同学能听懂,也只是被动地接受结论,而不是主动发现结论,所以根本无法体验到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乐趣,获得思维创造性的锻炼。
         三、 综合练习,鼓励学生创造性应用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一节课的练习阶段往往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为主要目的,因而让学生反复操练某一类型的习题,完成某一套有固定程序的活动方式。实践表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以后,经过精心安排的练习同样可以使学生在积极地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获得创造性应用的能力。
         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有这样的一道练习题:将■、■、■、■用“>”号排列起来。对于这道题,学生通常都是采用先通分再比较的方法,但由于公分母太大,解答非常麻烦。为此,我在教学中,安排学生回头观察后桌同学抄的题目(?摇■、■、■、■),然后再想一想可以怎样比较这些数的大小。倒过来的数字诱发了一些学生瞬间的灵感,使很多学生寻找到把这些分数化成同分子分数再比较大小的简便方法。这种思维创造性的乐趣,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情感体验。其他学生也能从这些“先知先觉”的同学口中得到启迪,也分享他们的新发现、新收获。这种练习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化认识,开拓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