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童的“天性”出发激发学习的兴趣 乐在其中,乐以“忘”学 挫折教育的几点浅见
14版:教育随笔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186期 总第186期 2010年01月19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86期  下一期
从儿童的“天性”出发激发学习的兴趣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南京市六合区大圣小学 郭学礼 发布日期:2010-01-22 08:14:08

        20世纪以来,各种学习理论对小学数学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将一些新的数学思想、数学理念带进了课堂。我在实践中发现,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下面来谈谈自己多年来从事一年级数学教学的一点体会。
        一、 保护儿童的“天性”,注重兴趣的培养
       一年级儿童对“玩”比较感兴趣,一切以快乐为本,天真烂漫,无忧无虑。那么如何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呢?
       1. 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学生的表率,是学生模仿的对象,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一年级教师尤其要注意,这对于处理好师生间的关系非常重要。低年级的儿童天真可爱,他们一般都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应该用自己的热情,去关爱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愿意亲近你、喜欢你。因此,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用微笑的脸、期待的神情、温和的语言创造活跃民主的课堂气氛。特别是后进生,更要加倍爱护,平时要及时给予表扬,不能对他们冷言相对,讽刺嘲笑,要懂得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如果教师能处处为学生着想,理解、关爱学生,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双方达到感情的融洽,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以“玩”促学
         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小,他们更喜欢听故事、做游戏、唱歌、跳舞等。在设计教案时,我就根据这一特点将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引进课堂,培养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0”的认识》这一课可以上成一节故事课,以小兔采蘑菇、拔萝卜为线索,先由老师讲,再引导学生看图续讲,为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并训练他们的看图说话能力和想象能力。
        再如,《有趣的拼搭》这一课则完全可以上成一堂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圆的”和“平的”的区别,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随意拼搭,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我们还可以在数学课、活动课或自修课上进行一些比赛,比比谁写的字好,比比谁看到的东西多,谁数数又对又快,谁做加减法题目既准确又迅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也可以分小组进行。例如,《“10”的认识》这一课,可以把全班所有学生分成几组或同桌小朋友合作,看谁先把10根小棒数出来并且用线绑好。当然,为了使全体同学都投入到活动中来,可以采取一些奖励措施。竞赛是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学习效率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 发展儿童的“天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环节“复习——导入——新授——作业”,这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过程。新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可采用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听讲、示范——模仿;师生共同活动的教学方法;提问——回答、激发——思考;以学生活动为主的互动教学方法;组织——讨论、指导——练习,或是学生讨论——学生提问——教师回答。
        1. 小组合作学习
         课堂引进“小组学习”形式,扩大学生参与面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小组学习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角色一起投入。小组学习前,教师引发问题情境,启动交往活动;小组学习时,教师深入小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交流或巡视于各小组之间,仔细观察,及时表扬善于运用交流方式的小组,从而提高小组学习的交流功能;小组学习结束后,教师展示结果。在组织评讲、及时反馈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学习任务,有独立自主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参与面,充分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的互相交流、协作功能。
        2. 联系现实生活组织教学
        教学活动源于生活,才会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因此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联系生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时,我让学生用不同方法数100个数。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学生数起来,面无表情,声音枯燥无味,看得出,他们不喜欢。反思自己的数学,认识到自己设计的数学活动离学生的生活太远。第二节课,我让学生数教室里桌椅的个数,数学生人数。先个人数,再小组数,看谁的办法好,然后集体汇报。只见孩子们情绪高涨,各显神通。那一刻,我和孩子们一样,真正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