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外阅读成为“听障学生”的自主需要 巧借古典诗词进行写作训练 从要素入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15版:教育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186期 总第186期 2010年01月19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86期  下一期
让课外阅读成为“听障学生”的自主需要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镇江市特教中心 周光华 发布日期:2010-01-22 08:19:03

  “听障学生”学习语文、发展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多读书,以较大的阅读量来获得较强的阅读能力,多积累一些语言材料、多积淀一些语感经验,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因此,如何让听障学生喜欢上阅读是聋校语文教师面临一个重大课题。
        一、 加强引导尝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们在提供尝试的机会时,应以兴趣为先,但是对于不同体裁的作品还应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选文是自读教材成败的关键,因为阅读一篇优质的阅读材料胜过阅读几十篇很一般的材料。课外阅读的选文从学生感兴趣的,目前校园流行的儿童读物入手,如《草房子》《淘气包马小跳》,那些贴近孩子生活的故事深深吸引着这些孩子,使他们从读书中找到了知音,找到了共鸣;从措词优美的现代诗切入,现代诗的语言大多含蓄,凝炼,当老师带着学生用手势深情地读那优美的诗句,陶醉于那长长的字里行间时,学生不禁也为之所动,由模仿到体验,再至真实感动,不自觉地就投入到了这些优秀作品之中。
        二、 注重指导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过程是一个获取信息的过程,我先让他们自由选择内容做阅读积累,摸一摸底,发现小学生对一些感兴趣的文学作品,他们会主动接受。同时老师应利用自读课和言语交际课指导阅读、交流,在阅读时指导学生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 圈点、评读 
         对其中典型的段落,优美的词句进行圈点,评读并有选择地提出背诵要求。如《背影》中作者对父亲翻过月台去买橘子一段的动作描写,情浓于墨,这种对人世间亲情的描述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是经得起岁月考验的,学生今天的记忆也许能触动他今后某日的情感之弦,引起共鸣。
            2. 摘抄 、积累
            “听障学生”掌握的词语较少,在普通学校有语言基础的学生尚且需要背那么多的文章。而听障学生仅仅背诵课本中的有限篇幅是远远不够的。没有背诵何谈积累,只有在有了量的积累后才会有质的变化,才会增强阅读和理解能力。我们开展的每日必背古诗词活动,也使学生们养成了良好的背诵习惯。每天不用老师提醒,古诗默写本已经放在了桌上,一日一篇古诗,一周一次回顾,一月一次检测,一学期一次考核使他们对我国的古诗词的积累在不断的增加。
          3. 评议、领悟
          让学生对自己所读的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听障学生来说开始的时候是比较困难的。有的学生会告诉我脑袋是空的,其实不是他真的是空的而是他不知道说什么,不知道怎样说。于是我们就从一句话开始说起,可以是整体的感觉,也可以是对一个人的看法,还可以是对哪一句的想法,从一句开始到后来的3句、5句,渐渐地,学生举手的多了,读后感写得长了。一年下来,学生从原先的不敢说到敢说,从原先的不会说到会说,也从中尝到了阅读的兴趣。老师还可以充分利用阅读积累本了解所有学生阅读理解情况。
         三、 提倡积极评价,使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需要
         充分安排一切机会让学生的学有所得、有所展示。我除了向学生推荐了《亲近母语》读物,对于智力好感悟能力强的学生鼓励他们以现有资料为契机,向更广阔的阅读天地进军,又向他们推荐一些合适的读物,如可以从《读者》精选一些文章向学生推荐。年级再高一点,让学生阅读名著,对此不做具体的要求,敢读、愿读是前提。对于智力平平,但肯花功夫的学生通过朗读,背诵之后也看到了自己的付出所得,这些成绩都通过表格进行记载,进行积极的评价让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增加信心。
        1. 读书积累本的展示,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
         每次读后感批阅之后,老师并不急于讲评,而是选择摘抄精美,理解深刻,富有新意的语句在同学中交流。一般来说被选中的同学较多,因为老师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到自己的读书态度被肯定,使他对读书的兴趣更加浓厚。每周一次的阅读积累小报中,展示着学生的读后感。对读书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同学,学校选择了周一的升旗仪式,进行集体表扬,在公示栏中张榜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此时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认知需要就被调动起来了,他们读书的兴趣更浓了。
         2. 读书知识竞赛的参与 ,满足学生的成就需求
        “听障学生”由于听力障碍,普遍存在自卑感,即使是成绩好的学生,也总觉得自己不如有听力的人,为了消除学生自卑心理,树立学生的自信,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各类征文比赛,与健全孩子一起角逐,如学生日记大赛,童话节的童话比赛,环保征文比赛,增华阁作文大赛等。我所教班级的学生先后有二十多名学生在比赛中获奖,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更浓了。有名学生甚至写起了小说,老师、同学的赞赏和鼓励使她在语文学习中信心十足,在课外阅读积累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