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处设“疑”拙处设“想”分层评价 妙处设“疑”拙处设“想”分层评价 让经验与阅读同生共长 艺术在激情中诞生
教学空间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27期 总第4395期 2012年03月06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27期  下一期
妙处设“疑”拙处设“想”分层评价
来源:无锡市育英实验小学 作者:吴燕卫 发布日期:2012-03-06 10:45:18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在如今多数的作文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个现象:教师常常越俎代庖,评得少,改得多。究其原因是教师不相信学生有自改作文的能力。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处于被动,丧失写作的热情,只会依着老师的“葫芦”去画“瓢”。因此,作文评改教学要求教师多评、巧评、少改,让学生参与到修改作文中来。
     那么,下面就如何激发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热情谈几点做法。
     一、妙处设“疑”,引导学生体会妙之所在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不仅要和颜悦色地指出学生文章中的不足之处,更要满腔热忱地去发掘学生作文中的妙处,并故意在妙处设“疑”,激励学生去追根究底,了解“妙”之所在,变无意为有意。例如,一位学生以《一次有趣的实验》为题写了一篇作文,主要内容是记叙科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做了“鸡蛋浮起来了”的实验,让同学们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作文中有这样一段:“实验开始了,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都瞪大眼睛仔细观察着。只见老师在烧杯里倒入半杯清水,把鸡蛋轻轻放进杯中,鸡蛋一下沉到杯底……”批改时,老师给这段文字加了双圈,并在批语中写道:这段文字写得很好,你认为好在哪里?为什么好?能给同学们介绍介绍吗?在讲评课上,老师又把这段文字写在黑板上,请这位同学介绍自我欣赏的心得。他说:“我觉得这个实验很有意思,所以看得也特别仔细,于是就用比喻句、拟人句把它写出来了。”
     通过课堂点评,同学们得到了启发,也悟到了作文妙之所在,内心萌发了自改作文的愿望。可见,老师批改时,要及时指出学生习作中的亮点和不足,这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很有益处的。
     二、拙处设“想”,帮助学生领悟写作技巧
     作文评改的目的在于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写作水平参差不齐。作为老师,要认真、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为学生作文的不足精心设“想”。通过老师的启发,唤起学生自改作文的热情。一次,笔者出了一道练笔题《登山》,要求学生在登山课上仔细观察体会,紧扣题目,真实地写出登山过程。
     一位学生在作文中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登山时的美景而忽视“登山”主题,批改时,笔者在眉批栏里写了两条批语:题目是登山,因此作文内容主要写登山,不能让公园美景喧宾夺主。要怎样改才能使读者了解到当时“好不容易”的情景呢?后来,这个学生把文章开头作了大量的删改,在描写登山过程时详写了这样一段:“我们向山顶攀登。开始大家都不觉得累,也不觉得渴,一个个精神抖擞,像运动员一样,你追我赶,看谁爬得快……”
在这过程中,他领悟到了写作的技巧,是自改作文给他带来了成功的喜悦。
     正如叶圣陶所说:“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因此,教师只有大胆尝试,锐意创新,为学生终身受用着想,才能开创作文评改新局面,使作文评改充满生命的活力。  
     三、分层评价,激发学生自改作文的热情
     目前,作文评改中存在这样一种状况:一些学生的作文经常得优秀,一些学生的作文很少得到肯定,而作文评改的目的在于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因此,对于基础差一点的学生,评改的目的是提高他们写好作文的自信心,让他们懂得,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提高写作水平。对于基础好一点的学生,也要让他们感到有被别人超越的压力,促使他们去努力。
     教学中要注重评价的作用。评价要重在激励,评价标准要因人而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标准进行评价。在评价中,可以根据学生写作能力的强弱,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一般可分为A、B、C三个层次,每个层次中分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这样,原先写作能力弱的学生也有得到优秀的机会。对于作文基础差的学生,在评价时要更多地关注他们进步。
     总之,分层评价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兼顾两头,让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易中求难”“精益求精”,有挑战,有动力;让写作能力弱的学生“难中求易”,可使他们在“易”中树信心,求进步。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