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诗教学绽放诗意之花 改变消极心理体味写作快乐 有效引导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教学思考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27期 总第4395期 2012年03月06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27期  下一期
让古诗教学绽放诗意之花
来源:海门市海南小学 作者:孙娟 发布日期:2012-03-06 13:45:43

     ———重视古诗阅读教学中的初读、熟读、品读

     古人有“三分诗,七分读”的说法,大多数老师也清楚,在古诗教学中“读”的重要性,但有不少老师不明白要读什么,当然就更别说怎么指导学生读了。诗歌,作为抒情、审美的载体,只有在教师有效地引导下,才能把“诗情”传递给学生,才能在诗歌的学习与朗读时拉近学生与诗人的距离,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古诗的朗读应该分为初读、熟读、品读三个阶段层层递进。
     一、初读古诗定基调,犹抱琵琶半遮面
     初读古诗一般读得是音律,读得是节奏。由于诗歌产生的历史环境使得诗歌不仅仅是抒情、言志的产物,也是一门给人娱乐的时尚事物——一般的诗歌均能和乐歌唱。因此,我们可根据诗人所要表达的不同内涵,在初读诗歌时做到抑扬顿挫,缓急得当。
     如李绅的《悯农》,范仲淹的《江上渔者》,朗读时的语速应当舒缓一些,语调也应低沉一些,读出封建社会劳动者的无奈;再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以及毛主席的《清平乐·六盘山》,则应以豪迈的语气去读,这样方能显现民族英雄的满腔豪情……只有这样,在初读时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初读指导往往能给学生带来一种特殊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熟读古诗情意融,远近高低各不同
     这里所说的“熟读”并不是表意所指的熟练朗读,而是指在文本进行剖析的过程中,加深理解的朗读。在教师有效引导学生初读后,学生对文本有了相应的认知,教师在这时可以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朗读的训练,以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文本。
     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一诗,老师便可以以诗人的心情变化为熟读教学的突破口启发学生,当诗人访友“小扣柴扉久不开”时,心里会有哪些变化,在这种感知的驱使下,学生自然会懂得如何运用好语气。而当诗人失落即将回家,看到那关不住的满园春色之际,心绪又会产生哪些微妙的变化,学生也会一点即明。在理解的基础上找到突破口,这样的朗读便会入情入境。再如李贺的《马诗》,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我们便可以以“马”为突破口。老师可启发学生,“如果千里马一直没有遇上伯乐,那么它的心情会怎样?”学生便会说出痛苦、苦闷、无奈等抱怨的词语,而这时我们再以这种理解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是不是就更能体会作者当时那种怀才不遇的苦闷呢?
     因此,熟读古诗的指导可以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而寻找古诗的突破口则都离不开琢磨诗的“情”。诗人以“情”入诗,能写出千古流传的不朽佳句;老师以“情”导诗,能更好地感染学生;学生以“情”读诗,则能更好地加深对文本的认知,而在认知的基础上再去朗读,朗读与理解均能得到升华。
     三、品读古诗情境升,柳暗花明又一村
     品,字典里有多种解释,我们这里取品评、品味的理解。诗歌在我们品过以后读,或边品边读也将会更有一番滋味。
     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中的“最喜小儿无赖”一句中的“最喜”与“无赖”两词。如果用我们现在的理解去想“无赖”一词,那肯定是贬义的,与前面的“最喜”搭配则会有前后矛盾之嫌,但是通过前后文的熟读,不难发现这里的“无赖”一词能起到贬义褒用的特殊效果。静下心来再三品读玩味,我们又会有更大的发现:诗歌中的小儿虽然调皮捣蛋、无所事事,但却是这对农村翁媪的心头爱。该诗是抗金名将辛弃疾晚年归隐江西时所写,全诗反映了他对乡村田园生活的向往。而辛弃疾的英雄气短则全部来自于他对朝廷的失望与不满,因此生出了消极避世之心。这时,我们再带着这番理解去读诗词的后半部分,孩子们也会顺理成章地采用一种轻松解脱般的语气去读该句。
     孔子说:“不读诗,无以言。”带着节奏去读诗,可以让你更快地去熟悉诗;带着感情去读诗,可以帮你再现诗的意境;带着欣赏的状态去品读诗,则会把你带入一个全新的世界。所以,在理解的基础上重视朗读,再在朗读的基础上巩固理解,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和技巧,将会为学生进一步地学习古诗乃至古汉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就请我们的老师带领着孩子们把诗歌“大声”地读出来吧!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