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诗教学绽放诗意之花 改变消极心理体味写作快乐 有效引导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教学思考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27期 总第4395期 2012年03月06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27期  下一期
有效引导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来源:无锡市后宅中心小学 作者:董春华 发布日期:2012-03-06 13:48:44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基于学生经验主动建构的过程,它是学生的一种特殊认识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因受其知识、经验、认知发展水平等限制,常会遇到他们难以克服的困难,因此教师的引导就成为学生探究获得成功的关键。
     教师要确立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理念,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中的讲解、组织、引导,都要有利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思维的发展。有效引导学生数学学习的技术是多方面的,有显形的,也有隐性的,有操作式的,也有语言式的……下面谈一些自己的做法与体会。
     一、有效引导,畅通学生思路
     学生是孩子,所要学习的规则是未知的,教师与学生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往往使教师难以预先具体估计到学生在探究发现中会怎样思考、会遇到哪些问题,从而导致教学设计与课堂实际生成往往有很大距离,这就需要教师换位思考,找准教学的起点,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探究作出有效的引导。
     例如在教学《认识平均分》时,教材例题要求先把6个桃子分成几堆,可以怎样分?学生非常兴奋,列出了近十种分法,教师把这些分法一一展示在黑板上,然后教师问,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些分得公平?学生一下就把所得结果分成了两类,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
     二、有效引导,激活学生思维
     我们的教材是文字表述,往往是以静态的方式呈现,不能体现情景的动态或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师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教材的呈现方式,动态展示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引导并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知。
     比如,在教学一年级用符号统计时,教材上静态的三角形、正方形等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当导入时把静态改成动态,一个个不同形状的饼干跟随一只只小鸟飞过,并且越飞越快,孩子们看得兴致盎然,可是回答各种形状的饼干到底有多少块,答案却是五花八门,既然口头数不行,那记录吧,于是教师里唧唧喳喳讨论开了……
学生在此之前学的统计是理一理,排一排,都是静态的,这里创设学生所熟悉的具有挑战性的情景问题,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得出符号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引导学生充满激情地探究去获取知识的过程,而在这探索的过程中不仅会得到新知识,还会学到数学思维方法。
     三、有效引导,深入学生思维
     充分暴露数学思维过程是数学教学的主要指导原则,简称为过程性原则。过程性原则要求数学教学要充分地暴露数学思维过程,它是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课堂上教师既要研究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学习条件,为学生的自主顺利建构打好基础,同时要认真研究学生的数学现实,使得自己的教学既立足学生的数学现实,又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特别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例如《有余数的除法》一课,在解决余数不能比除数大时,我设计了一个找规律的活动,让学生猜一猜,一个数除以4可能会余几,学生在摆小棒的基础上很快发现了可能会余1、2、3接着教师提出了:为什么不可能余其他的数?你们是根据什么猜有多少个余数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样的关系?这些问题的设计有一定的思维高度,但是真正弄清了这些问题学生今后再做除法问题时,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试商问题,也真正明白了为什么试商过程中通过乘法口诀找到的应该是一个与被除数最接近的数,除法计算的难点和重点就突破了。
     这样的学习过程是开拓学生思路和体现学生个性的学习过程,学生不断面对挑战,必须手脑结合,思维在不断更新,教师的引导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四、有效引导,提升学生思维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所选择的问题及安排的活动不但要适合学生现有的思维水平,而且要考虑到促进学生的思维向下一个思维阶段发展。既要考虑到学生思维能力水平的限制,又要考虑到思维发展的潜力。教师的引导作用更多体现在课堂教学实施上,引导学生不断思考、理解别人的知识和发展敏锐把握思维的实际进程。
     如何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这是值得每一个数学教师长期用心探讨的课题。只有不断学习、研究、运用能有效引导学生数学学习的技术,才能提升自己,做孩子们真正的引导者。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