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 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倾听构建高效课堂
课堂分享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28期 总第4403期 2012年03月20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28期  下一期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
来源:无锡市后宅中心小学 作者:朱静华 发布日期:2012-03-20 14:43:16

     “现在的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太差了。”这是课改后老师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难道是新教材弱化了解决问题的教学?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把“解决问题”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在教学中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解决问题教学呢?笔者作了以下尝试:
     一、生活经验数学化——从感性到理性
     现实的生活经验是解决问题的基础,但解决问题仅依靠生活经验是不够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经历从应用生活经验过渡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实现感性到理性的质的飞跃。
     二、解决策略多样化——从程式到灵活
     《新课程标准》在解决问题的目标中提出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要求,这对我们教学提出了重要的目标,解决问题不是简单的程式化模仿巩固,而是要强调思考与运用。
     1.注重对比
     比较是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如学了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后,可以练习一组对比题:
     一堆煤重2吨,用去2/5,还剩多少吨?
     一堆煤重2吨,用去2/5吨,还剩多少吨?
     这组对比题中,各小题的情景和数据都相同,词语结构也相似,只有通过细心观察、比较、分析,才能觉察到它们本质上的差异。教学时要抓住“用去2/5”和“用去2/5吨”两个不同量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找出两者的不同,从而正确进行计算。
     2.善用变式
     变式训练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如:“期末考试李平语文89分,数学98分,英语95分,他三门学科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这是一道顺向结构的求平均数问题。当学生掌握了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后,老师可以将上述题目改变为一道逆向结构题,即“李平三门学科的平均成绩是94分,其中语文89分,数学98分,英语多少分?”这种变式训练,有利于相关知识的纵向联系。
     三、思维训练渐进化——从初浅到深入
     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简单到复杂的螺旋上升的过程,是学生完成由生活经验向数学知识质的提升,再用数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
     1.感悟中建构基本数量关系
     基本数量关系主要分布在低年级教材中,它是其它数量关系的重要基础,是解决问题能力形成的基石。教学中,要让学生在丰富的素材中感悟,努力提升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
     2.尝试中探索复杂数量关系
     复杂数量关系是以基本数量关系为基础的,是整个小学阶段解决问题的核心。教材的编排也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在学生熟练感悟基本数量关系的基础上,中年级的教材上陆续出现了两步、三步的复杂数量关系。因为学生有了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积累,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探索复杂的数量关系,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一次次冲击自己的思维,在不断的失败与成功中获得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3.运用中提升数学思考能力
     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最高境界是“解题有法,而无定法”。数量关系只是解决问题的基本依据,在实际运用时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选择方法,真正用数学的思考来解决,而不是生搬硬套公式,让学生努力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四、分析过程语言化——从模仿到灵活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教学同样需要学生运用语言进行思维过程的叙述——说理,以暴露学生的思维状态。说理训练要经常化、灵活化。当然,这里的说理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模仿说话、程式训练,而是一种具有较高思维含量的逻辑推理过程,它是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需要生活经验的支撑,需要数量关系的导航,更需要学生数学的思考、灵活的运用。让我们带着新课程的理念,不断地探索与实践,真正把握教学的精髓。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