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探索 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 小学科技活动课的实践与思考
教学思考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28期 总第4403期 2012年03月20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28期  下一期
低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探索
来源:徐州市特殊教育中心 作者:韩耸立 发布日期:2012-03-20 15:37:37

     “有效教学”这个概念其实由来已久,它是美国的加涅最早提出来的,时下又重新成为研究的热点。笔者细读了不少有关低年级语文有效教学的文章,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关于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笔者也进行了肤浅的思考和尝试,怎样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呢?
     一、有效提问的原则
     课堂教学行为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综合体,因此,在选择教学行为时,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尽可能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几乎无一例外,最初的有效教学都有一个朴素的追求,就是“如何有效地讲授”。后来我们思考注重教学问题的生成,并付诸实践,在备课中考虑问题的生成,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学习活动,预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能会产生什么问题,把提问的权利还给每一位学生。真正做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课堂教学中大量流行的话语往往是老师一系列善意的询问:“听清楚了没有?”“听明白了没有?”“听懂了吗?”仿佛学习就是一件欣赏和练习“听”的艺术。
     有效教学是对话式、互动式的。在这种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二、有效提问的方法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目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学生的智慧潜能如宝藏一样需要开采、需要激发。
     三、有效提问并学会倾听
     有效提问需要使问题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当教师的提问缺乏基本的开放性时,教师的提问不仅不能给教学带来生机,反而对课堂教学带来满堂问的干扰,如果用过于琐碎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或是用只有惟一答案的问题领着学生朝同一方向迈进的话,学生就没有了自己的方向。这种满堂问、串讲串问的教学,淹没了教学重点,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很少人会想到:真正有效的提问,原来只是倾听。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倾听是一种对话,好的对话者总善于倾听。这需要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关键的策略是,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
     四、“有效教师”的体会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人类文化传播方式的改变尤其是书本和网络资源的出现,使学习者由原来的“听讲学习”转向“阅读学习”和“发现学习”。但这种转向的程度是有限的,教师仍然在充当“供给者”“提供者”的角色;学生仍然只是“接受者”“承受者”的角色。只有当教师由原来的“供给者”转向“激励者”,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地亲自去发现学习,成为“发现者”和“建构者”。
     (二)提问方式转变。教师满堂灌不对,满堂问也不好,提问不等于启发教育,不具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提问并不能达到启发学生、调动思维积极性的目的。
     (三)有效教学设计。任何有效教学总意味着“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为了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教师需要在“上课”前作好准备。
     总之,无论是有效提问,还是有效的作业、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课外阅读等方法途径,都离不开做“有效的教师”,有效教师不只要教知识,还要传播人生的信念。有效教师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而教师能否成为这样的人,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三个品质:热情、期望和可信任感。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