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要做智慧型的老师! 教师真的不需要发展了吗? 静待花儿开 重拾“师道尊严”
教育人生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29期 总第4410期 2012年04月03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29期  下一期
智慧教育,要做智慧型的老师!
来源:宜兴市善卷小学 作者:冯爱华 发布日期:2012-04-03 14:59:26

     教育需要智慧,教法需要创新。在与学生相处的日子里,我听同事们抱怨“累”“烦”的时候,自己也在抱怨,嫌学生不听话、学习不上进。现在想想,我觉得自已缺失很多,不足之处令我羞愧。
     在教育生涯中,我们应该寻求一种自然的教育方法,要在适合学生的氛围中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何为自然的教育方法?它与说教型教育完全不同,它让学生完全感觉不到你是在教育他,正所谓“教育无痕”。自然的教育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尊重。可在我们的身边,却充斥着太多的刻意,太多的功利,大而空的说教,不着边际的教育,令学生反感。
     案例一:早饭风波
     越来越多的孩子不在家里吃早饭,喜欢买早饭到教室里吃。每每早上进教室的时候,总能闻到一股食物的味道,混杂在一起,很不好闻。刚开始,我是口头上规定学生不准在教室里吃早饭,但效果不佳。然后在晨会课上,我再次颁布禁令,如有违规学生,定当重罚。学生在我的霸权之下,屈服了,不过,还是有个别学生偷偷摸摸地吃。当时,我全然没有考虑过学生的感受和家长的困难。如果我换种教育方法,先在班里调查吃早饭的情况,哪些在家里吃,哪些在小吃店里吃,哪些是买早饭在教室里吃,还有哪些同学是不吃早饭的。利用健康教育课告诉学生吃早饭的好处,让学生明白吃早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要认真来对待。再和学生探讨:既然吃早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那我们在哪吃早饭更好呢?自然而然,学生明白了在教室里吃早饭是不健康的。如此教育,会让我看到尊重、和谐、自然,看到教育的真谛。
     案例二:不做作业
     曾有一个阶段,我利用评星的方式来激励学生认真做作业,评到五颗星的同学可以换一个笑脸,奖励一本本子。第一次用这样的方法,学生觉得挺新鲜,作业也是做得前所未有的认真。可评星的方法还不够完善,也没能做到及时总结、表彰,所以好多同学都失去了兴趣,评星的方法只能勉强维持着。而对于个别学生来说,评星等于是“对牛弹琴”,作业仍是偷工减料,甚至于一字不做。我承认,我的方法没能做到因材施教,缺少智慧,更重要的是,我的教育工作没有做到“家”。我了解到学生身上存在惰性,不爱动脑筋;了解到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是不闻不问;了解到学生没有自主的学习能力等等。了解之后,我却没有做深入研究,把不做作业当作一个事实现象来深入剖析它,没能认真地想出策略来解决这一问题。一直简单地采用说教的方法,不做就批评,做了就表扬,连三岁孩子都会厌烦的。实在没辙了,就联系家长,自己深知家长根本帮不上忙,可还是这样无能地做了,久而久知,不做作业就成了班级中老大难的问题。没有智慧的教育教学,其结局是无奈的。
     案例三:路队纪律
     六年级的学生,让他们好好排队,好好走路,不说话,确实很难,你约束他们,他们说得更欢,走得更乱。这真应了“强扭的瓜不甜”!所以,我们班的常规考核在路队纪律方面总是扣分,分扣不到他们头上,全都扣在班级,扣在班主任的身上,他们怎么会深有感触呢?所以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时间,我开始了苦口婆心地说教,口水说干了,或许你也能猜到结果——无功而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因为我是纯粹地说教,没有智慧。学校要求开展班队课的展示课,我借此开展了《心中有规则,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班会活动课。通过故事引领、踩蹋视频回放、校园小品等真实再现,学生明白了规则的重要性,自然而然,路队纪律有所改观。我只是为了完成了班队课的展示,没有去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规则的重要,学生却乐于接受,并努力改变自己的行为。我收获着这份意外的惊喜,反思着教育的行为:自然的教育,学生乐于接受;刻意的教育,多多少少让人反感。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还有很多事值得我细细回味,哪些做得自然,哪些做得刻意,哪些做得让我后悔,哪些做得让我自豪,一切都在用心之中。读书实践之余,我深深地明白,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才是最关键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