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能说会道”浅谈小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小学英语语篇教学初探 让“提问”走向“高效”
教学空间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29期 总第4410期 2012年04月03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29期  下一期
小学英语语篇教学初探
来源:无锡市玉祁中心小学蓉南分校 作者:曹秋华 发布日期:2012-04-03 09:53:34

     当语篇教学的重要性被愈来愈多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所认识的时候,随之而出的语篇教学法也成了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得不去深究的一个问题。适用?不适用?如何让学生在枯燥乏味的语篇课堂上也能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真实的存在,感受到自己语用能力的逐步提升?陶行知曾教导说:“教师要运用民主的作风教学生。”提出在教育方法上要“采取自动的方法、启发的方法、手脑并用的方法、教学合一的方法”等等,启发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以下,我就谈谈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民主性是如何体现的。
     一、看图识文,敞开学生说的欲望之门,让学生乐学
     乐学,指喜欢学习,对学习有兴趣、有动力,并能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陶行知明确指出,学校“要革体罚,改良赶考,注意启发,使小孩子接受教育的时候,有求学之乐趣,而无不必要之恐怖与烦恼。”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一种“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先生,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同学,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学生”的民主教育氛围。在小学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我们注重对学生听说训练和口语能力的培养,学生也乐学。但是随着学生年龄和年级的不断升高,乐于在课堂上开口说的学生愈来愈少,被动接受的愿望愈趋明显,这是一种极不乐观的现象。为此,在眼下高年级段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亦把“如何重燃学生乐学之火”摆到了最前沿的位置。
     看图识文,让小学英语课堂也有了“语文味”。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9 Shapes Part A 时,教师在充分解析教材之后,结合学生年龄特征,恰到好处地运用了看图识文教学法。图示如下:

    

     图1

    

     图2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共分两步骤展开。对图1,教师采用的是先直接给出问题,再让学生观察、分析图意,最后回答老师的问题。接着在图1的教学基础上,出示图2,采取层层递进教学法——学生模仿图1,再围绕图2展开讨论后自己提出一些问题,教师再对他们的问题进行优化,从而完成对图2的教学。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自由讨论,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他们的观察能力、口语能力和交际能力均得到了较好的培养与锻炼。
     二、提纲挈领,拓宽学生的思维之路,让学生善学
     善学,指善于学习,学习方法科学、习惯良好、效果显著。它是一种能力的象征,善学者必须全神贯注,做到眼到、脑到、手到。《小学英语编写纲要》明确指出:“小学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儿童学习兴趣,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大胆开口,培养基础语感。”我们教学英语在以培养兴趣为主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训练,使其在能力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
     提纲挈领,可用于小学英语语篇的新授、巩固和复习。教师可直接给予,学生也可在教师的指引下完成。前者,减轻了教学难度;后者,刺激了学生的求学欲望、引导了学生的思维。以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7 At Christmas Part E 教学为例,执教老师按故事发展的进程展开分段教学。每一段新授之后,都安排学生根据板书的字、词,概述该段短文内容。
     学生自己讨论、自己组织语言、自己突破重难点,经过一番的思维碰撞之后,他们可以收获成功后的喜悦。值得深思的是:学生在本堂课上所习得的组织语言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不仅受益于现在,还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形成良性循环。 
     “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在教育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教,不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先生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获得知识的钥匙,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得以解放。
     就小学英语语篇教学而言,教师要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书本上的字、词、句,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文本过程中的语言习得。做先生,千万不能做“糊涂的先生”,压抑儿童的积极性、创造性,摧残幼苗。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