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学者普罗塔戈指出,人的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而点燃这个火把的火星就是教师的提问。高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维,培养相关能力,巩固所学知识等。高效的课堂提问必须控制难度、把握深度、巧设坡度、增强跨度、巧选角度、控制频度,激发创造性思维。
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维,培养相关能力,巩固所学知识等。设计高效的课堂提问,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控制难度
无难度、过于简单的学习,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与精神的涣散;要求过高,难度过大的题目也容易使学生望而生畏,丧失学习信心。因此,课堂提问要要注意难度适当,以顾及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
二、把握深度
课堂提问应有一定的深刻性。不是浅显得可以不动脑筋就能答出,当然也不是绞尽脑汁想不出来。教师可以抓住某个知识块的关节点,组织一组连贯的问题。
例如,为了区别面积和周长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师出示图(1)提问。

图(1) 图(2)
(1)图中甲和乙的面积哪个大?
生:甲的面积大。
(2)周长呢?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交流,争辩,取得一致意见:C甲=C乙。
(3)如果把图(1)变成图(2),甲和乙的周长哪个长?
生:乙的周长长。
(4)长多少?
这个问题的设计有一定的深度。少数学生草率地回答长3厘米。经分析判断,学生发现去除相同的部分,C乙比C甲正好多出2个3厘米,即6厘米。
三、巧设坡度
在设计问题时,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可以分解成问题串的形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思维步步深入,促使学生的思维由未知区向最近发展区转化,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设计提问要讲究坡度。
四、增强跨度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较大的思维容量,要抓住教材的重点、要点,问题集中。为了增强跨度,对设计好的问题可考虑用合并、简化等方法,实行“浓缩”以提高问题容量。
例如,教师提问:“将一个用线围成的长7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改围成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这个问题的设计包含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点,学生只有准确理解了周长和面积的含义,抓住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不变,才能灵活运用公式回答问题。
五、巧选角度
在设计提问时,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选择,从最佳角度合理提出问题。
例如,教师提问:“我们学校准备在一条长120米的大道上栽树,如果你是校长,你准备怎样设计?我们需要考虑哪些方面?”
“如果你是校长,你准备怎么设计?”这句话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把,引起了他们创造的欲望,学生的设计也会精彩纷呈。
六、控制频度
“一讲到底”的填鸭式教学已经被否定,那是不是可以“一问到底”?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提问过多,教学的重点、难点难以突出。根据心理学原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不可能持续较长或很长时间。据观察,学生的注意力一节课只能集中20~30分钟左右,所以你应该把一节课精心设计成两到三个活动,每个活动以两到三个问题作引领,让学生有兴趣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问题解决了,这节课就完成了,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因此教师的提问次数应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七、激发创造性思维
教师的提问,要讲究感情色彩,努力创造出一种新鲜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境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得到迸发。教师若能抓住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接受信息不相适应而产生的心理失衡,提出问题,就能特别打动学生的心。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在课堂教学中有益的、高效的提问,才能激活学生思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反之则是“徒劳的提问”。让“提问”走向“高效”,还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