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喝水》的教学反思 培养小学生自我修改习作能力 让师爱拨动学生心弦
教育广角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30期 总第4419期 2012年04月17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30期  下一期
《乌鸦喝水》的教学反思
来源:扬州市邗江美琪学校 作者:陶艳敏 发布日期:2012-04-17 10:08:49

     在学习了《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后,我发现有几个细节值得回味。其中有一段“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这句话看似简单,但要学生悟出其中的道理却很不容易。因此,我在教学中就让学生做一回小科学家,让学生将小石子一颗一颗往瓶子里投,看着水渐渐升高,让学生从理解课文到认识真理的快乐。在指导理解“终于”“到处”等词时,情境教学让学生理解得很深刻。教学之余,总结了如下几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亲身实践的能力 
     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让学生再回到课文看乌鸦是怎样想办法喝着水的。为了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小组合作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实验完成后,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通过合作实验,学生主动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由于设计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一读课文、做一做实验、说一说实验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二、在思考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本课有一个教学目标,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课末,我就以“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为讨论点,渗透这个教学目标。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们的想象力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有用吸管的,有用棍子把瓶口打烂的,有用翅膀抱起来喝的,还有在瓶子上啄一小洞的……多棒的点子啊!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思维在不断发展,而且兴趣高涨。于是趁热打铁,课后我又布置了如下思考题:“如果乌鸦找到的是一口井,而井里的水很深,乌鸦喝不着,怎么办?”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学编故事。面对这样的挑战,学生欣然接受。第二次交流故事时,学生自编的情节非常有趣。有请大象来帮忙的,有请青蛙想办法的,还有用现代科学仪器来解决问题的。这样的环节设计,让学生将语文知识和生活体验结合了起来,培养了学生爱动脑、爱思考以及大胆创新的思维能力。
     三、在读书中提高学生感悟情境的能力
     陆桴亭说:“人性中皆有悟……如石中有火,必敲击不已,火光始现。”在教学中,教师如能巧妙设置情境,通过“看”和“听”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这样,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会展开丰富想象,再通过朗读,就能把平面文字变成立体的活生生的形象。
     在指导学生读“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时,起先,学生朗读平平。于是我让大家想象:乌鸦“到处找水喝”是怎样?假如用望远镜看一下,你会看到什么?有了如此情境,学生思维立刻活跃了起来。学生甲说:“我看见乌鸦找了很多地方。”学生乙说:“我看见乌鸦一会儿飞到这儿找找,没有水;一会儿又飞到那儿找找,还是没有水。”学生丙说:“我看见乌鸦一会儿飞到田野里找,一会儿又飞到树林里找,后来又飞到山上去找。”说到这儿,学生理解了“到处”,并体会了乌鸦找水的不易。接着启发学生想象说话:乌鸦一边找,一边会说些什么?理解了刚才找水的不易,学生说得更精彩了。“渴死我啦!哪儿有水呢?”“哎呀,水真难找啊!”有了如此的情境体会,学生再读书时,就能带着想象动情地读了。
     总之,教师不只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组织者、主导者,更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孩子们扮演了各种角色,让他们在这舞台上尽情地创造表现自我吧!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