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喝水》的教学反思 培养小学生自我修改习作能力 让师爱拨动学生心弦
教育广角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30期 总第4419期 2012年04月17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30期  下一期
培养小学生自我修改习作能力
来源:涟水县南集中心小学 作者:周祝君 发布日期:2012-04-17 10:10:03

     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写作文,然而写好作文离不开修改这一关。俗话说,文不厌改。所以,好文章一般都是经过精心修改而成的。因此,教会小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显得特别重要。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我修改习作的能力呢?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愿能给同仁们带去点滴的参考作用。
     一、教给修改符号,学会修改方法
     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自我修改习作能力,必须把常用的修改符号及修改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掌握修改符号的使用方法,学会自我修改习作。教给学生常用的修改符号,如:错字用“叉”表示,写在错字的右上角;别字用“勾”表示,写在别字的右上角;删去字、词、句、段用“圆圈或条框带尾巴”表示,把要删去的字、词、句等,先“圈”或“框”起来,然后加个带圈的尾巴;倒S表示换位号,标在需要互换位置的文字间;上尖头或下尖头表示增字符号,用于增添一、两个字或标点符号等等。小学生应该记熟它们,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便于修改时得心应手的运用。
     在学生掌握了修改符号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学会一些修改方法,主要是增、删、改、调、连等方法。
     二、精批一篇引路,掌握修改要领
     教师要想培养好学生的自我修改习作能力,就必须每个学期对每个学生精批一、两篇习作。批改出错别字、用错的词语、用错的句子、用错的标点符号,标出漏字漏词、详略不当、过渡不自然、内容不切题、结构不完整等。学生的每一篇作文,教师都要精心去批阅,然而,学生在拿到习作本后,一般只看下评语,很少人去看教师的详细批改情况。所以,习作批改后一定要学生反复去看老师是怎样批改作文的,要学生学习自己去修改习作。这样,既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习作差在那里,好在何处,又使学生懂得了如何自我修改习作。
     三、教师改出问题,学生尝试修改
     学生通过以上方法的训练,大体上掌握了自我修改习作的方法。但是,有时运用起来不够自如。所以,在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习作的能力时,可采取教师两次批改的方法进行训练。首先,教师只用修改符号,改出问题,然后把作文本发给学生,让学生去自我修改。对于优等生,教师在批改时找出习作的存在问题,用符号勾出,让他们自我去修改;对于中等生,教师可作提示性的指出问题,让其按照老师的提示去修改;对于差等生,教师应尽量实行“面批”,当面指出存在问题,必要时给予辅导,帮助修改,逐渐由扶到放。学生根据老师的批改,然后去进行自我修改习作。
     1.学生自我修改习作时,一律用铅笔在作文本上修改,这样便于学生修改不准时,能进行再修改。
     2.修改步骤:(1)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批改符号指出的问题,进行独立修改自己的习作;(2)学生在独立修改的基础上,对自己吃不准的问题,可以实行同位互改,对于自己发现不了的问题,同位可以讨论,然后进行再修改;(3)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在教师“面批”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对照教师的文章,或优等生的作文,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仿照修改;(4)要求所有学生将修改后的作文,重新在家庭作业本上做一下,看教师批改后所提出的问题,能否都正确地修正过来。
     这样,通过长期坚持训练,相信学生的自我修改习作的能力一定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四、掌握修改方法,提升习作水平 
     学生掌握了修改习作的方法,要求学生长期坚持自我修改习作,不能流于形式,要养成自我修改习作的好习惯。让学生懂得:首先,作文写好后,要反复去读,在读中进行精心修改。其次,自己修改后,再请同位同学看看。旁观者清,他们能发现自己没能发现的问题,根据同位的意见,然后再作修改,也能把作文修改得更好些。最后,还可请老师帮助看看,提出修改意见,然后根据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去认真修改。
     这样一来,相信学生的作文一定能达到文从字顺。学生学会了自我修改习作,形成了能力,学生的习作水平自然提高了,这样既找到了一条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途径,又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