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更有效的小学美术课堂 创建更有效的小学美术课堂 浅谈小学数学活动课 创设情境,使体育教学更有效
教育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30期 总第4419期 2012年04月17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30期  下一期
创建更有效的小学美术课堂
来源:海门市通源小学 作者:蔡瑞娟 发布日期:2012-04-17 10:57:54

     有效的课堂应是师生双边参与教学活动综合智慧的展示,更是教师主导特有教学魅力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潜在的微妙之处,如果老师能细心寻求,深入钻研,精心设计,使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感受美的环境,插上美的翅膀,实现美的创造,那么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将是必然的结果。
     一、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兴趣
     浓郁、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适宜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的情感随着情境的推动,自然进入角色,体验情境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在有意无意间感受情境之美,同时可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拨动孩子的心弦,加深认识。
     1.创设故事情境
     在教学《大树的故事》时,我以这样一个故事导入:兔子种了一棵苹果树。狐狸欺负兔子说:“这树是我的!”兔子向松鼠诉苦,松鼠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等到树上结出好多青苹果时,松鼠趁狐狸不在往苹果上洒了辣椒水,又涂上红颜料。狐狸回来看见苹果熟了,就摘一盆苹果想吃,结果狐狸“呸!呸!呸!”地吐个不迭,它说:“又酸又辣的苹果,真难吃!”从此以后,狐狸再也不要这苹果树了。孩子们听了这个故事,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画出了颇具新意的大树。
     2.创设表演情境
     在教学《各种各样的帽子》这课时,我将整堂课置于一个情境中。放一段《西游记》录象,引出僧帽。讲一个《21世纪西游记》的故事,请学生当设计师。首先,欣赏、了解帽子;然后掌握帽子的设计方法;最后展开想象,进行创作。
     3.创设音乐情境
     在教学《各种各样的帽子》时,我通过播放一曲《西游记》主题音乐来创设情境,学生们在《西游记》欢快活泼的乐曲声中,热情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再如,教学《秋游》这课时根据学生刚去乡村远足这一情况,在学生创作时,以贝多芬的《田园》作为伴奏,那“来到乡村所唤起的快感”“金色的稻田”“温馨的农舍”等,激起学生的回忆,并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情绪愉快,思维活跃,创作热情高涨。
     二、借助美的语言增进师生互动
     语言是人们传达信息和情感交流的主要工具。一段优美生动的语言,可以把人带进梦一般的迷人境界,一段中肯鼓励的语言可以给人无限的动力。在课堂中语言是架起“教”与“学”的桥梁。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事实上,教师美的语言能使学生“耳醉其言,心醉其情”。因此,我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注意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追求语言的“精”与“情”。
     1.追求语言的“精”
     墨子曾经对他的学生说:“多余的废话就像池塘的蛙声、树上的蝉鸣一样,人们或者不理会它,或者讨厌它,而雄鸡啼晓,寥寥几声却能引人注意。”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用最少的话说明最多的问题。
     2.追求语言的“情”
     语言的“情”是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充满激情,具有优美的节奏感,富有感情色彩,能使学生感到亲切,兴奋,从而吸引学生专心听课,达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效果。另外教师对学生的表扬、鼓励、肯定的话对学生而言是前进的不竭动力,也是教学最有效的方法。
     三、借助直观演示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都知道,美术这一视觉艺术的特性已进一步确定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地位。美术教学作为直观性很强的教学,教师的演示,能使学生倍感亲切,在演示中教师熟练地运用各种美术技巧,能使许多语言难以表达的东西一目了然,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技能,也得到美的陶冶。
     在美术课堂中,多媒体是我的好帮手。例如在教学《画画自己的手》这课时,请学生在幻灯机上表演手影游戏,同学们觉得很新奇。通过游戏,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一个个有趣的头像魔术般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样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手的神奇,艺术的魅力以及演示的美。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