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更有效的小学美术课堂 创建更有效的小学美术课堂 浅谈小学数学活动课 创设情境,使体育教学更有效
教育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30期 总第4419期 2012年04月17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30期  下一期
创设情境,使体育教学更有效
来源:射阳县兴桥小学 作者:吴艳 发布日期:2012-04-17 11:00:35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教学要遵守儿童认知和情感变化的规律。在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中,要创设情境,以迎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需要,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德国一位学者曾经打过这样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这足以说明情境的重要性。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进行趣味教学,并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以音乐来调节心情
     在200米赛跑教学时,我播放了一曲《男儿当志强》。顿时,学生精神为之振奋。当音乐回荡在操场上空时,学生们步幅轻盈地跑完了全程。在做游戏的时候,我选择了播放节奏感强的音乐,这样既减少学生被外界事物的干扰,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好胜心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结束部分的整理运动,用一个唱游来代替。我会选择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如《打靶归来》等歌曲。既可以达到放松的目的,又能使学生始终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二、以故事来诱发兴趣
     耐力锻炼是最单调、易疲劳的运动。假如只简单地强制性运动,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在游戏活动中诱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将玩与乐、乐与学融为一体。如将“障碍接力游戏”改编为“小红军过草地”这一情景主题,将游戏内容故事化。“小红军”将克服重重困难,依次绕过“赤水河”——横渡“泸定桥”——爬过“雪山”——穿越“草地”,最后胜利到达“陕北”。在练习中,学生置身于故事情景之中,犹如身临其境,兴致高涨,引发出无穷的乐趣。
     三、以模仿来掌握要领
     模仿表演是学生都乐而愿为的活动之一。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投其所好,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如训练学生用前脚掌着地奔跑,我根据儿童善于模仿的特点,组织学生模仿黑熊跑路、南极企鹅的走路姿势、草原上儿童骑马舞蹈表演等,使学生在有趣的模仿表演中掌握了技能要领。活动中既可以由一名学生单个练习,也可以由几名学生小组合作练习。这样,学生感到其乐无穷,兴趣十足。让学生由教学过程中等待接纳的“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接纳知识、主动想象、主动操作训练的“主动角色”,应知应会的动作重点、难点就会迎刃而解。
     四、以生活来锻炼自我
     体育教学中的基本体操、跑、跳、掷等重要教学内容,无一不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以生活素材为背景,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乐于参加,勤于锻炼。如在做“推小车”“负重跑”游戏时,我们以农民秋收为主题让学生帮助农民伯伯把果实运送回家。学生在活动中既锻炼了身体,又愉悦了身心。再如给摩托车打气、筑路工人劈山开路、砖厂工人推板车、司机转动方向盘、农民伯伯收割麦子等日常生活中的原型动作练习,学生兴致勃勃,运动中始终情绪高涨。他们不但注意动作的节奏感,而且会生动形象地表现自我,从而获取同学和老师的高度评价。
     五、以竞争来鼓舞斗志
     争强好胜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体育也是竞技能力的大比拼,因此体育教学应该充分运用学生不甘落后的心理,运用竞争的教育方法来鼓舞学生的斗志。如在爬山登峰的活动中,我以哪个小组最先夺得红旗为赢,输者为赢者表演节目。活动中,小组内的同学之间充分发扬了团结互助的精神,小组与小组之间又形成了竞争的强烈势头。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用情境法进行“教学再创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乐中学、趣中练。由兴趣变志趣,即激“情”、激“趣”、激“志”,从而扩展其体质、个性、能力的发展。而且可以使学生在一定情境中受到美的熏陶,同时潜移默化地获得知识、技能与身体的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心理素质,达成在快乐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快乐的教学目标。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