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小组合作绘画的误区 走出小组合作绘画的误区 如何有效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一个都不能少 抓住契机消除“罪状”
教育随笔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30期 总第4419期 2012年04月17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30期  下一期
走出小组合作绘画的误区
来源:常州市新北区罗溪中心小学 作者:郝妍 发布日期:2012-04-17 11:22:16

     每月参加区域共同体活动,听了许多美术教学课。《新课程标准》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这一重要理念深入人心,课堂上大家都在尝试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构建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其中不乏许多成功的经验与案例,但更多的只是“披着羊皮的狼”。几个人组成一组,七嘴八舌,谓之“小组合作学习”,公开课的小组学习常常如此,这样做可以得到大家的美言。但是,我常常想,究竟是学生讨论问题,还是教师借小组合作学习来搞包装?就目前而言,许多课堂中小组合作搞得轰轰烈烈、五彩斑斓,但美丽的外表只是一种形式,实在无法掩饰其空虚的内心。
     平常教学中,我也尝试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发现“热闹”的场面背后,只有38%的同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具有积极效果;49%的同学小组合作学习收效甚微,只是表面形式;13%的同学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浪费时间,毫无功效。
     我在五年级教学《用线条画声音》时,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析对作品的感受,用不同的线条把听到的声音表达出来。教室一下子热闹起来了,我身边的一个小组在认真地研究着、讨论着,由于意见不一,争得面红耳赤;离我视线较远的地方的一组,三、四个女同学在认真地讨论着,两个男生在嬉闹,还有一个女同学坐着闷声不响;其他的小组表面看来很认真,但不知合作的结果如何。
     五分钟后,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各小组交流汇报合作结果,但结果较差。有的小组有图但说不出道理,有的能说出理由但线条形式单一。由此可见,刚才学生的合作绘画是失败的。
     其实,虽然很多老师都在谈论小组合作学习,教研活动中更是将其作为研究重点来对待,但有效性不高。现在的教师大部分是在缺乏合作的传统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在做学生时,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技巧就没有得到充分培养,现在,运用合作教学的能力和技巧就要重新学习。因此就无法依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内容的性质灵活地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也不能为学生的合作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只能简单地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
     再之,现在很多学生是家庭中的“惯宝宝”,家庭氛围过多地促成了其狭隘、自私、不善与人合作、不愿与人分享成功的心理,于是在课堂上就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与同伴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是找茬、挑刺、互相埋怨。而教师呢?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过多地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合作学习所起码要具备的互相包容、不嘲笑别人以及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等,这些得不到保障的话,有效的合作学习也就无从谈起。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也不是“万灵丹”,它通常需要花时间磨练才能成功。教师要有良好的学科知识,要设计有效的合作学习教案或活动,还需要有很好的监控能力,随时在课堂教学时纠正学生偏离主题的讨论,避免学生的小组合作步入误区;防止学生的讨论和交流出现冷场的局面;防止部分学生过度依赖同伴的帮助;根据学生合作的状况合理调节时间等。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