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垒球投掷技术的训练方法 浅谈小学生垒球投掷技术的训练方法 多媒体在小学英语教学的应用 为爱撑起一片天空———丰富务工人员子女课余生活初探
教学思考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31期 总第4426期 2012年05月01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31期  下一期
多媒体在小学英语教学的应用
来源:南京市浦口区城东小学 作者:王婕雄 发布日期:2012-05-01 10:20:40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介入英语课堂,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清晰悦耳的声音、色彩鲜明的画面。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能加大课堂容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下面就谈谈多媒体教学如何运用于英语课堂。
     一、声像结合,模拟真实情境
     现在的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学生无法将课堂上学到的英语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因此,英语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应营造用英语交流的氛围,培养小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而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在教授How are you?这个句型时候,为了使情境更加生动、自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公园的场景,有许多晨练的老爷爷和老奶奶,他们使用英语相互交流,让孩子感受这个场景,并自己尝试与公园里晨练的人们用How are you?这个句型打招呼,几个学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表演公园里打招呼的场景。这样,学生就能通过对话表演,正确运用所学语言。
     二、声形俱现,加速理解识记
     根据中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有意注意弱的特点,教学必须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教材中新单词、字母、音标等的教学一般比较枯燥,机械的read after me(跟我读),只会引起厌学情绪,而借助多媒体后,教学效果就大有不同。例如,在教授动物类单词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模仿许多动物的叫声,让学生去猜测这是哪种动物,在练习这些单词时候,可以省去枯燥的一遍遍跟读,取代为呈现这些动物的图片,快速闪现,让学生比赛说出这些单词。这样单词的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而是在趣味性的教学中,孩子们记忆单词的速度不仅加快了,而且也能根据呈现的图片理解学习的单词。
     三、人机交流,突出学生主体
     新课程注重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而许多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过分的强调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使得学生不能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有了多媒体课件,教师的语言可以更加精炼,将很多表现的机会交还给学生,教师作为一个学习的引领者,让孩子掌控课堂。如在教授电话用语时,多媒体课件可以帮上忙。教师可以在课件中模拟电话铃声,然后使用事先准备好的录音,让学生体验用英语进行电话交流的真实场景,学生们出于好奇,想要与“电话”那端的他进行交流,就必须得掌握语言的主导,进行我说他答的活动,虽然仍需要教师在幕后进行导演,但是已经不再像以往教师说,学生跟读的形式了。教学形式变得新颖、生动,同时也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学习。
     四、紧跟潮流,调动学生兴趣
     学生是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也是最喜欢体验新鲜感的群体,在当今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新鲜事物,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电脑、电视中的各种娱乐节目和新鲜名词,都能够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工具,只要我们会取长补短,那么教学也会亮点频出,引得学生兴趣高涨。
     我尝试了在课件中使用一些平时娱乐节目里出现的游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祈使句时,很难创设情境进行训练,我就制作了“非常6+1”中的砸蛋游戏,让学生选择金蛋,点击鼠标,屏幕上就会出现小锤子砸开金蛋,只要学生读出金蛋中出现的句子,就能获得相应的分数和奖励。学生们对这个新鲜但又不陌生的游戏兴趣十足,全班同学都争先恐后的来砸蛋。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师欲善其教,则必先强其术。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适度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主动学习,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也使得小学英语课堂充满现代化的元素。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