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对话:有效字词教学的切入口 多角度对话:有效字词教学的切入口 如何引领家长走近亲子教育 浅析“分享”在幼儿教学中的迫切性
教育广角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31期 总第4426期 2012年05月01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31期  下一期
多角度对话:有效字词教学的切入口
来源:连云港市大庆路小学 作者:荆吉 发布日期:2012-05-01 10:27:48

     字词作为一个语言单位,它能构成许多优美的句式和段落,让我们笔下生辉,尽情挥洒人生的喜、怒、哀、乐,如果没有字词的搭建,文章只会是苍白、无力的“楼阁”,因而,字词教学十分重要。我们应该像教学赏读课文一样精心备课,引导学生与多方对话,让字词教学有效开展。
     一、与书本对话
     在学新课前要求学生保证一定的读书量,并适当地做好预习笔记。从笔记中看出他们的求知欲望。有的学生将读书中遇到的难以理解的字词记下,并通过多方渠道寻找其答案;有的从文章中摘抄下好字好词,并利用其写上几句;还有的从其他辅助资料或工具书中查找出本课相应的知识点。这些都反应了他们在与书本对话中的所想所做,读书让他们不知不觉地想更多更深入地接触知识。
     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比如联系字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结合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一读,用好词好句来说话……以此来加深对字词的内化。
     二、与工具书对话
     请看下面几个现象:
     现象1:在许多作文课上,常常有学生为不会写的字或不能确定使用的词语犯愁,而习惯于用拼音代替或是错字连篇、用词不当。
     现象2:习题上遇到选择词语中带点字的义项之类的题目,错误率总较高。
     现象3:学生对教辅用书爱不释手,一味地依靠其查找字词的释义,生搬硬套,却无法应用自如。
     以上这些现象让人忧心学生对汉语的掌握不尽人意,存在一种依赖与惰性。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原因何在?根本问题在于学生缺乏动手能力、探究能力,而充分、有效地利用工具书才可弥补缺陷。
     在学习中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时,要动脑筋寻找一些途径解决,除了通过指导书、上网来寻求解决之法外,更多的应鼓励其求助工具书,勤于查字典、词典,长而久之学生学会区别各种义项,正确用词,增加对汉字的积累,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三、与挂图对话
     新教材的设计的确给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天地,鲜艳的图画最能吸引孩子的目光,而且还有另外配套的大挂图。据统计,苏教版二年级挂图有42幅(上、下册),三年级有 40 幅(上、下册),显然为教学提供了便利。然而据观察有些老师课上仍然是一支粉笔、一本书,只有公开课时才会拿出挂图走个过场,既流于形式又浪费了大好资源。而有效地利用挂图可有助于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简化生字难词,帮助理解重点句段和巩固回忆等。我就常常利用挂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字词。
     四、与师生对话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同时也要有效地活动。在学字词时,教师不仅要用欣赏的眼光去接受学生的质疑,用心去聆听学生的感悟,还要引导学生乐于交流,客观、正确地评价,让师生共同探究,寻求答案。在交流时要注重学生对词语的独特体验,简化词语,以读解之,以动示之,以情感之。
     五、与生活对话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语文学习的根本就是要回归生活,取之其中,回之于其,字词的学习正是如此。在二年级《识字2》教学中,让学生对照插图找一找、说一说后,交流课外搜集的有关桂林美景的图片,用本课词语写一篇介绍桂林山水的小短文。学生积极性非常高,有的写得非常好,为了让他们尝到甜头,我还将出色的文章在班级中评读,并贴在黑板报上供大家欣赏。
     六、与知识经验对话
     经验是宝贵的财富,学生的知识经验来自于书本,来自于生活。积极地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
     生字教学可以通过形近字或形声字记忆、区分,词语教学可以通过近义词来理解词语。知识经验不仅可简化字词的理解、运用,同时还促进了字词的大量积累,这样地教学字词不仅让学生巩固了知识,同时又开拓了思维,展现了个性。
     字词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千变万化,每种方法都有它的独特之处,这就需要每个教育者用慧眼去选择、利用,根据每课字词的差异性,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让“乏味”变得“有味”。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