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的“简”而“丰” 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初探索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课堂分享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31期 总第4426期 2012年05月01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31期  下一期
大师的“简”而“丰”
来源:如东县双甸镇初级中学 作者:王芳 发布日期:2012-05-01 10:36:29

     “成功的教学创意的设计,要求之一:简化教学头绪,优化教学内容;要求之二: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提问是预设,答问是生成。”这是余映潮先生在《教学创意十谈》中所讲的。两句话归纳起来,就是三个字——“简”而“丰”。余老师的《荷叶 母亲》,便一丝不苟地演绎了他的这种教学创意。其简有三:
     一、简在导入。开门见山,没有半点煽情的新手段,用到的课件也只是简洁的几段文字,省去板书的时间,让学生和听课者看得更清晰。
     二、简在思路。三个环节:术语点评——课文集美——妙点揣摩,由全篇到局部再到细部,层层缩小,逐层取舍。最后总结这三种学习方法,收束全课。干干净净,前后呼应,简明而流畅。
     三、简在点拨。老师主导,只有寥寥数语,让学生充分说。学生讲的对,他肯定;学生找到了说不清楚的,老师补充;学生找不到的他直接告诉。课上多次静静地等候学生旁批关键词,很自然、真实。
     余老师的“简”,看似很简单,其实内容很丰富。其“丰”处处可见——
     “术语点评”之“丰满”。余老师以两个例子引路,便负手而立,任学生默思静想。片刻,学生的灵感纷至沓来,十来个学生踊跃发言,开门见山、篇末点题、过渡、照应、描写、抒情等等,如数家珍。这既让学生知道了尽可能多的术语,有了充分的、感性的认识;又绝不放任学生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例如,学生讲出“升华”这个术语时,余老师首先加以肯定,又不疾不徐追问:“什么叫升华?”学生很快答出后,他又复述一遍,且更精准、更明晰。再如后面的“蓄势”,首先力求所有的学生会写这两个字,一个一个地来,不厌其烦;接着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丰满”加工,可谓咬文嚼字,明明白白。
     “课文集美”之“丰姿”。先组织诵读,反复地玩味,深入地体悟作者的情感,其间既有训练又有指点兼有范读,读足了火候才让学生慢慢去勾画。发现勾画有了问题后,并未回避,而是立即有针对地点拨,并气定神闲地静候学生修正。学生作出正确解答后,余老师的评价也见“丰姿”,“丰”就“丰”在对其创意的评析:有背景的设置——雨,有主体的形象——红莲,有作者的心情的表达,那就是融情入景。保持了原文的思路。这样的评析其实是将教师自己的理解艺术地化作了学生的理解。最难得的是,自始至终,几乎每次学生答对,余老师都不忘由衷地道一声“谢谢你”。这样的评析远非一个廉价简易的“好”字了得;这样的“丰姿”远非一句“绅士”了得!
     “妙点揣摩”之“丰厚”。余老师亮出这一环时,曾经以为这是小题大作:这么简单的一段话,能有多少妙点?还用得着揣摩?事实让我大感意外,亦大为赞叹——几个学生讲的,在我看来已经是基本到位了,所欠者,老师的总结罢了。孰料,在学生揣摩出“篇末点题”这个妙点时,余老师慢慢加上了四个字“直抒胸臆”,并由此谈到句式的美,进而提及“呼告”“人称的变化”,这时有学生顿悟“第二人称将感情抒发得更淋漓尽致”,可谓渐渐得法。余老师马上止住,追问一句“还有?”于是学生又悟出了“画龙点睛”,直到总结时,还不忘给学生细细讲析什么是“虚实之美”。短短的一段话,在余老师的及时引导和深度解读之下,竟有了如此内涵,实在是“丰厚”之至。
     总结一下大师的创意:四个字,“简”中求“丰”。教师的“简”,求的是学生的“丰”。 一方面,教师的创意简洁明了,另一方面,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真正做到了他所推崇的“既可用,又有用,实实在在地教语文,实实在在让学生学语文,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多作积累,少一些花样。”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