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课程资源培养科学素养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想说爱你不容易 怎样让地理课堂活跃起来
学科天地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31期 总第4426期 2012年05月01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31期  下一期
怎样让地理课堂活跃起来
来源:广东省河源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作者:罗小夏 发布日期:2012-05-01 11:22:11

     地理学科,是一门文理性质兼备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怎样让地理课堂活跃起来,这是我在教学中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不断地完善和生动课堂,使学生在妙趣横生的学习中,深入理解并挖掘教材意境,探究创新,以求达到满意的课改实效。 
     一、妙用古诗词和谚语
     用地理知识巧解语文诗词的意义,不仅使学生对地理学习热情极高,而且课堂会更加深化。
     例如《地球运动》部分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基础知识之后,我实施了这样的活动:展示毛泽东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毛泽东《送瘟神》)以及探究问题“请同学们分析诗词中包含的地理意义”。经过同学们小组内激烈的讨论,很快得到答案:“坐地日行”包含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八万里”包含了地球的最大周长——赤道约为4万千米的地理意义;诗词说明了地球自转一周所行的路程。“巡天”包含着地球在天空中的自转和公转;“一千河”说明天空中的无数星河。又如讲到水循环这个内容时,我引用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让学生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再如学生也利用地理课上学到的“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的气温降低知识,充分理解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以及“一山有四季”诗词中,包含的因海拔高低的变化,引起了气候、植被景观的垂直变化的地理意义。“橘生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明淮河南北气候的差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让学生认识到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则分别描述了冷锋和暖锋到来时的天气状况。
     学生利用已学的地理知识,巧解出诗词中包含的地理意义,上地理课时感到轻松愉快,觉得既能学到知识,又是一种享受,从而形成爱好地理的良好学习风气。
     二、利用板画
     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教师“笔耕舌种”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发生变化。但是,板图、板画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特殊作用仍然是其它现代技术所无法替代的。
     教学中,地理板图、板画在学习地理事物的位置关系时能复杂的地理图像进行概括,分析出知识重点。例如讲授非洲气候的分布时,先把非洲画成简图(不规则的梯形和三角形的结合),在非洲的中部画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学生对板图进行观察、分析出非洲的气候类型有: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接着让学生继续观察板图,找出非洲气候分布的规律,学生很快发现了其规律性:以热带气候为主,气候类型南北对称分布。这是非洲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接下来学生还可以分析非洲气候的成因,会发现热带雨林气候为什么不完全分布在赤道两侧等问题。
     教师利用板图进行教学,能够使学生在简单的图形中获得丰富的地理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讲故事
     用表演的形式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和故事结合起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例如在讲到洋流这个内容时,先引入一个漂流瓶的故事。讲到日本的一个小女孩将漂流瓶投入海里,被美国小男孩捷克拾到了,为什么漂流瓶会从日本到达美国呢?学生们就很有兴趣听下去,从而引出洋流的概念。另外讲到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时,以两粒岩浆亮亮和晶晶的旅行故事,说明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一边讲故事一边提出问题,比直接讲知识点效果好的多。在讲地球的运动时,让学生扮演太阳,老师演地球,老师围绕学生作逆时针方向圆周运动,这就是地球的公转。当时我记得当我们在表演的时候,全班同学被逗得哈哈大笑。
      四、用实验方式让课堂活起来
     地理小实验教学以实验活动为主要形式,通过动手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归纳探究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热力环流原理是学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的关键,又是学习大气水平运动的基础。本课内容抽象,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学习热力环流时,教师可以运用模拟实验让学生进行探究。首先,教师创设兴趣引入,为实验教学做好铺垫。比如:“在寒冷的冬天,教室关上前后门,教室内暖烘烘的,但是,下课的时候,前门一打开,坐在前排的同学立刻会感到身上凉飕飕的。那么,同学们,在微观的世界里,空气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接着,模拟实验。在演示前,教师要提出该实验的观察任务: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着的。实验步骤:①将热水和冰块分别放置在玻璃缸的两头;②用平整的胶合板或塑料薄膜将玻璃缸上的开口处盖严;③在胶合板或塑料薄膜的一侧开个小洞;④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并探讨其中的规律。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看出烟雾在玻璃缸内的运动方向,经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及教师引导,分析得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地理新课标将实验教学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地理实验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实验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能使地理教学更加生动、具体,从而更好地落实地理新课标所要求的三维教学目标。
     五、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活动
     这是对地理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
     利用地理课外活动小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课外小组通过参观气象站,进行天气预测、物候观测;到天文馆看星空,组织学生观星空找星座,观月相;还可以组织地质夏令营、制作地理模型、宣传有关地理的法规等活动,力求把课本知识寓于各种活动之中,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能力结构。这样,地理教学就会变得有声有色,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从实践活动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品德。
     怎样让地理课堂活跃起来呢?除了以上这些方式外,教师幽默的语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都可以起到活跃课堂的作用。泰戈尔说:“教育是向人传达生命的气息。”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着力建构开放和谐、动态生成的地理课堂。让地理课堂“预设”与“生成”共舞,使凝固的课堂场景变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