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让语文课堂激情荡漾 以人为本让语文课堂激情荡漾 游戏教学———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金钥匙”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教学思考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32期 总第4434期 2012年05月15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32期  下一期
以人为本让语文课堂激情荡漾
来源:南京市浦口区实验小学分校 作者:周晓翠 发布日期:2012-05-15 16:47:55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语文课堂需要有激情,才能有效地改进沉闷的课堂教学。但是,在运用中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杜绝盲目性,想方设法增强它的实效性。
     一、文本解读是产生激情的前提
     语文教学需要激情,首先要求教师沉迷到文本中。只有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充满激情,才会在课堂上激起学生的情感。从古到今,名篇佳作之所以传诵千古,流芳百世,正是因为诗人、作家的笔墨,饱含着自己的思想感情,有的甚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教材中就有许多这样的名篇佳作,教师应根据文本所表现出的喜、怒、哀、乐,用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情思感化自己的灵魂,并以此来打动和感染学生。不少名师的经典课例,把文本所蕴涵的情感进行了恰到好处的加工、提炼,达到了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的效果。在这里需要提出的是,要想对文本有一个正确而深入的解读,老师本身的文化素养也是非常关键的。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广博地读书、涉猎,开阔视野,丰富自身阅历。
     二、精思巧问是迸发激情的基础
     尽管如今多媒体手段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教师讲的空间越来越小了,但教师的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依然无可替代。如果语文教师在诗词教学中不能生动形象地再现诗歌的优美意境,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不能对某一情境进行对答示范,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不能来一段激情横溢的即席演讲,在阅读教学中不能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赏析一篇美文……那么,语文课势必会枯燥无味,出现“万马齐喑”的局面。这样的语文教师如何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又怎么会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要教好语文,教师不仅要“会问”,还要问得“巧”,问得有特色。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用自己的“精思巧问”引领学生走进语文学习的乐园。
     三、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是创造激情的条件
首先,教师的语言必须激情四射。同样的内容,如果采用不同的语调,教与学的效果则明显不同。因此,语文教师应尽量使自己的语言绘声绘色,讲人如见其人,讲事如临其境,讲物栩栩如生,讲景历历在目。从而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盎然,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其次,教师的语言必须挑动人心。因为挑动人心的语言是教师激励学生的有效手段。
     四、热闹不能等同于激情
     我曾经听过这样的课,老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要求学生边读课文,边找出生字,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教师把所有的生字用课件打在大屏幕上,学生想汇报哪个字就哪个字,想怎么汇报就怎么汇报。学生确实很有兴趣,一个个争着回答,甚至有的还没等别人把话说完,就直接站起来抢着说。一个学生把一个字汇报完了,其他学生还汇报这个字,有的是读,有的是组词,有的是说话,有的是说记忆方法。整个课堂教学你说我说,热闹非凡,教师也不住地激励夸奖:“你真棒!”“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多好的学习方法啊!”“啊,你还想说呀?”……不知不觉课堂教学的时间过了大半,再想完成其它教学任务的时候,已经力不从心了。这样一来,一节课的时间,学生们除了认识几个生字,又能掌握多少知识呢?像这样表面看起来热闹的课堂我们需要吗?这样的课真的充满激情吗?在我看来,充满激情的课堂是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的。
     总之,激情不是华而不实的渲染,不是声嘶力竭的叫喊,不是矫揉造作的表演。激情是真实的、由衷的,它是内心情感自然而充分的流露。营造课堂教学的激情氛围,提高教学效率,这些应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自觉追求。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