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节制作课看观察能力的培养 游戏、表演,切莫“荒了自家园” 新课标下如何构建学生喜欢的语文课堂
课堂分享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33期 总第4442期 2012年05月29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33期  下一期
游戏、表演,切莫“荒了自家园”
来源:常熟市任阳中心小学 作者:曹卫星 发布日期:2012-05-29 11:38:18

     采用游戏、表演组织教学,一直以来深受广大老师青睐。诚然,轻松、有趣、灵动的游戏、表演让课堂教学变得情趣盎然、生动活泼,为许多学生所乐于接受。这也改变了传统课堂过于严肃、呆板、僵化的状况。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游戏、表演进入课堂是有积极意义的。
     一位老师执教三年级语文《荷花》,老师问学生:“冒出来的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回答: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好像马上要破裂似的。接着老师让学生来表演:“假设你们的头是莲蓬,胳膊是花瓣,那么刚开的、盛开的、没开的荷花分别是什么样的?”接下来,表演的学生为了揣摩各种姿势花费了很长时间,而观赏的学生则哄堂大笑、坐立不定。表面看,课堂热热闹闹的,气氛热烈活跃,可实际呢?舍本求末,除了博取一笑,让学生明白三种不同的姿态之外(其实这个问题通过图片展示,效果更好),其它的作用又何在呢?而语文教学最根本的目标即发展学生的语言素养,却因为表演而被剥夺了训练时间,语文课也被异化成了游戏课、表演课,真可谓“荒了自家园,肥了他人田”。
     且看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教学《小稻秧脱险记》,在理解“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等词语时所采用的游戏表演的片断。
     师:谁知道“气势汹汹”是什么意思?(老师喊了几位举手的同学到前面来)
     师:这几位同学都懂了,没有懂的同学请看我们表演——我当小稻秧,你们几个当杂草。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你们应该怎么站?
     (学生从四面把老师围住)
     师:你们要干什么?
     生:快把营养交出来。(声音低)
     师:你们没有读懂。要凶,声音要大,把腰叉起来。
     生:(叉腰,大声,凶恶地)快把营养交出来!
     师:我们刚搬到大田不久,正需要营养,怎么能交给你们呢?
     (学生不知所措)
     师:(问全体同学)他们应干什么?
     生:他们应上前抢营养。
     师:对,要抢。营养在地里,快!
     (“杂草们”一拥而上,抢起了营养。稻秧没精打采地垂下了头,下面的学生哈哈大笑)
     师:杂草厉害不厉害?凶不凶?(生:厉害,凶)这就是“气势汹汹”。杂草野蛮不野蛮?(生:野蛮)讲理不讲理?(生:不讲理)这就叫“蛮不讲理”。杂草让小稻秧发言吗?(生:不让)这就叫“不由分说”。
     同样是表演,这段表演却在课堂教学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对比两个案例,我们在“运用游戏、表演”方面可以获取以下的启示:
     一、运用游戏、表演,要有利于促进认知
     开展游戏、表演,一方面是为了活跃身心,调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更为重要的是要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理解上的一个难点,用词典上的解释让学生理解,只能是“用几个枯燥的符号换一堆枯燥的符号”,生硬、枯燥,不易于学生真正地理解。而于老师和学生的表演正巧妙地化解了这个难点,促进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让词语教学变得生趣盎然,鲜活生动。所以说,运用游戏、表演组织教学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二、运用游戏、表演,要有利于达成目标
     任何一个课堂游戏的设计都是直接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必须与教学密切相关联。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充分考虑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和其它教学要求,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绝不能为了哗众取宠,为游戏而游戏。“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二年级学生提出的课程目标之一,要在整个学段教学中加以落实和达成。于老师所运用的游戏、表演正是为了不断达成以上的目标。
     由此可见,采用游戏、表演组织教学,只有不断增强其目的性,才能让它在教学的百花园里绽放出艳丽的光彩。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