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自由语文,为学生多样化发展服务 构建自由语文,为学生多样化发展服务 如何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服务型班集体建设初探
教学思考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33期 总第4442期 2012年05月29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33期  下一期
服务型班集体建设初探
来源:无锡市育红小学 作者:姚静 发布日期:2012-05-29 13:37:27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
     当下,社会上关注更多的是经济的发展,对物质文明的追求远胜过精神文明,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社会、家庭导致学校轻视或忽略了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学生习惯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学校里很多活动由学校组织参加,而非自愿。如何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呢?我校通过“服务型班集体建设”展开了尝试探究。
     “服务型班集体”以爱为核心,以创建我们的共同生活为主题,从合心、合力、合作、合益四方面建设班集体。
一、众知爱班——摸清班情,拟定目标,抱成一团
     知班。想建设好一个和谐的、团结互助的班集体,就要让学生们充分认识自己的班集体,即知班。一方面,教师作为班级建设的主要责任人和引导者,需亲自深入班级,摸清班情。另一方面,构成班级的主要成员,班级中的大多数——学生,需要进行相互沟通,彼此了解。
     爱班。师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之后,师生、生生彼此之间便会基于自身班级实际,思考班级建设和发展问题,实践自己的爱班行动并通过各种活动与教育形式让其在情感上产生对班集体的热爱,迸发出强烈的班级荣誉感,进而形成统一、坚定的班级目标。每一个班级可以准备一本“班级成长手册”,制定班级目标,记载师生的特长、爱好、集体荣誉……让师生在找寻和记录班级成长足迹的过程中,增强班级凝聚力,由班级升华为集体。
     二、商量治班——互相商量,共同治班,班级成长
建设一个民主、科学、和谐的班集体,教师应学会和学生多“商量”。商量班级建设,让学生成为主角,相信他们的能力,引导学生共同经营属于他们自己的家园。 
     我们商量“做什么”。班级建设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在处理时,鼓励每个学生献计献策,讨论后把这些金点子进行归纳总结,提炼整合成班级建设的有效方案。
     我们商量“怎么做”。商定“做什么”之后,就需要考虑“怎么做”的问题,同样通过师生、生生共同商定的形式。由学生自己商量制定的班级规章制度更易于被学生遵守,也最能展现学生参与治班的能动性。坚信“每位学生都是自己的助手,自己也是其他学生的助手”,放手让学生商量“怎么做”,根据特长进行分工合作,整个布置过程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真正做到全员参与,乐在其中。
     我们商量“做得怎么样”。这是对班级建设过程中,师生各种具体实践的反思。“我们做得怎么样”包括:我们遵守情况如何,有没有需要补充和更新之处,哪些还需努力,哪些已经达成……所有问题都需要班级成员共同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寻找其中的原因和不足,以确定下一步做什么和怎么做。从而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使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三、互助发展——提供舞台,人人参与,张扬个性
     日本教育家片冈哲雄指出:“把成长和学习作为最大目标是班级组织管理的第一种方式,是让班级的全体学生,在自己的集体中各自获得一个适当的分工,分担一个角色。也就是说,让他处在一个‘能发挥作用’的位置上。”
     所以,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工作岗位,挑选一个自己满意的角色,如“花卉养植员”“图书管理员”“两操示范员”……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岗位要求,并将其张贴于公告栏上,时刻提醒每个孩子坚守自己的岗位。
     四、共同成长——班级师生,互帮互助,双向共赢
     “服务型班集体建设”实践表明,一个优秀的、民主自治的班集体具有巨大的教育功能,它是铸造优秀学生,改造后进学生的熔炉,让每一个学生深刻的体会到班集体对于他们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自我实践,自我教育,自我感悟,使德性成为学生的自我需求,真正内化为学生的德育素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中学会自我定位,自我调控,自我创造,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逐步成为将集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融于一体的完整的个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