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南京市西善桥小学 胡 俊 发布日期:2010-02-20 09:44:25 |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现如今,随着社会发展,阅读活动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方面,已经以锐不可挡之势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刻不容缓。
但是,现今农村的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却令人担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不仅家长会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学校也很少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2. 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较小:除了优秀作文,学生课外阅读很少涉及到其它的优秀书籍。
3. 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找一些有趣的读读,甚至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既是做了笔记,也无非是记录几个好词好句。
而《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如何提高农村学校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 激发兴趣,增强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用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如何激发兴趣,可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
1. 榜样激励。榜样能使学生产生看齐的向上心理。老师可以有意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也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并热爱起读书,从书中汲取无穷无尽的精神食粮,学到更多知识。
2. 赏析片段,激发兴趣。教师摘取文中精彩片段,有声有色地向学生朗读,或介绍文章的开头、结尾,来激发学生对文章阅读的兴趣。
3. 用活动激发的兴趣。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
4. 展示成果,激励兴趣。教师可以用读书卡的形式,检查读书笔记的形式,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 指导阅读,提高效率
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学生只有正确合理的选择自己所需的作品,快速准确的运用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课外阅读才有效率,才有收获。
首先要做好读物推荐。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例如推荐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与习作要求相关的书籍等。
其次,要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而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切忌拔苗助长。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
最后,要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词句、列提纲、读后感等等。
三、 落实检查,深化阅读
只有通过检查,不断地改进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阅读才能有所获,有所得。可以通过家校互动、建立小小读书会、定期检查读书笔记等方式让学生真正去阅读,真正有所获。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广泛地作好宣传,提高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对课外阅读的认识。要树立一种大语文教学观,把视野放宽到家庭生活、社会实践的广阔领域里;我们应转变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使整个社会从应试教育观中挣脱出来,走向素质教育。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