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浅谈作文教学中范文的选择和使用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淮安市楚州实验小学 丁文书 发布日期:2010-02-21 09:22:20 |
任何学习都是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无论是模仿还是创新,都是学生获得知识、能力或技能的重要途径。写作更是如此。范文正顺应了学生的这一心理需要,他记叙了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心理,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灵感,帮助学生克服作文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应把范文分析作为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习作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范文,系统地分析其选材、篇章组成形式、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特点。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一直将范文的使用贯穿于教学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 范文的选择
选择什么样的范文好呢?通过多次的使用比较,我发现学生最喜欢的范文是教师的下水文,因为它包含着老师的文化素养与文学素质,展示了教师的个人魅力,对学生有着很强的影响力。我们知道,大部分教师例文都是课前准备的,但也有个别老师能与学生同堂作文,这种现场作文对教师是一种挑战,但也直接刺激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试想,当老师在课堂上根据习作要求,出口成章,写出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学生能不爱写作,能不想写出一篇好的作文吗?另外,学生也喜欢身边同学的作文,同学之间有着共同的生活,有着许多共同的语言色彩和思维方式,这样的作文内容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容易借鉴。白璧微瑕,要选择一篇十全十美的范文也很不易,所以,教师应根据具体的训练重点选择整篇或成段的文章,不一定非要选择内容、细节、结构都毫无瑕疵的作文。
二、 范文的使用
传统的作文教学总是喜欢以一篇例文为指导的引子,多方位地进行分析,然后让学生依样画葫芦,这就是作文教学的简单化,是一成不变的模式。这种教学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难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所以应以例文导写,让学生阅读分析,迁移写作的方法,使例文变得生动形象。
教师要充分利用范文的作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范文的写法,借鉴范文,这样,学生在范文写法的引路下,自然也就容易步入习作轨道。如通过《莫高窟》的教学,使学生领会到本文采用“总——分——总”的构段方法。教完后,我指导学生游览家乡的某一景点,借鉴《莫高窟》的写法,让学生练习写《家乡的……》。这次作文,学生感到有话可写,有文可依,兴趣浓厚,文章也就写得较为成功了。通过这种借鉴学习,能让学生的作文从起初的大同小异到小同大异,最终才能达到百花齐放。
三、 走出范文使用的误区
在作文教学中,范文使用有时也会带来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情况。在对《……的爱》这篇作文教学指导时,我明确了训练重点:通过具体的事情来表现人物对你的关心和爱护。在具体写作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要选择典型的事例,在叙事时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来表现人物。
学生也都按照这一要求去想、去说、去写了。我们班有一位叫杨雪凡的学生,他写的是一天放学时天突然下雨了,自己在手足无措的时候,生病的妈妈不顾风雨、拖着病体为自己送雨衣的事情。这是一个老的事例,但作者对妈妈蜡黄的脸色、佝偻的身影、无力的话语描写得真切感人,所以就把他的作文当做范文进行了讲评。但当我拿起学生的作文时,意想不到的事出现了,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写下雨了,妈妈或爸爸为我送雨衣、雨伞。当时我就想:如果没有这篇范文的存在,那又会是什么样子呢?于是,我就这篇作文对学生进行了重新引导,让他们远离范文的束缚,回忆生活,自由想象,重新构思,创作出一篇真正属于自己的文章。在重引导之后我就怀着一颗忐忑的心等待着。当我再次拿起学生的作文时,我真的很开心,因为这次学生的作文思路开阔了,选材多样了,出现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内容,学生徐海波的作文《一块馒头干》参加全国作文评比还获得了特等奖。
众所周知,范文使用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让学生能学有所依,少走弯路。所以,我认为对于小学的中低年级学生,教者应选择范文进行选材、具体描写方面的分析引导;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应倾向于让学生自己认真审题、选材,范文的作用应重在谋篇布局,组织材料。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