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在绘画中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周建芬 发布日期:2010-02-21 09:22:53 |
绘画活动是孩子们较喜欢的活动,也是发展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有效手段。传统的儿童绘画是以训练技能技巧为主的范画教学,这种教学不要求儿童开动脑筋,只要求他们按照教师的画法步骤临摹,这种模仿画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而纲要精神提出“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应支持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因此我依据《纲要》的指导要点,为激发儿童绘画兴趣,在指导儿童绘画过程和评价儿童作品上做了一些尝试。
一、 指导儿童的绘画过程
1. 儿童的知识和能力是由经验中来的,特别是绘画活动更离不开儿童的直接经验,他们的绘画内容来源于自然,贴近儿童的真实生活,所以教师应该让儿童运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体验和感受,去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
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儿童才会主动思考,并自动采取行动。教师应该尊重儿童的兴趣,并在儿童的兴趣点上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使儿童获得有关经验,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当儿童对教师安排的内容不感兴趣时,即使老师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其结果都不是很理想。把孩子的注意力硬拉到自己确定的内容上来,表面上看似乎完成了教育目标,但实际上儿童并没有真正懂。相反,如果能满足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儿童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许多儿童常常会在各场合自发地、旁若无人地作画,并会长时间陶醉于这种充满乐趣的想象中。当我让儿童作自己意愿画的时候,孩子们的表现很投入,因此,我努力使画画成为儿童喜欢和感兴趣的活动,并让儿童在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儿童绘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统一模式的指导会让儿童画出统一模式的画来,所以我针对性地适当在技能上给予指导。如画《蝴蝶》,目标是用点、线、面、对称的方式来装饰自己心中的蝴蝶,我画出基本线条如:曲线、直线等,基本形状如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等,让儿童用形状组合成不同的蝴蝶,再用点、线、面来装饰蝴蝶,背景儿童自由添加,这样大大激发了儿童的兴趣和创造力。
二、 带着赏识评价儿童的作品
1. 儿童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利用。教师要理解童心,从儿童的角度去欣赏,不追求完美,应注意发现画上每一根线条、图形、色彩能传达的儿童的思想和情感,赞赏儿童的点点滴滴的创造,并提供机会让儿童进行分享、交流,使他有更多的沟通机会。如展览儿童作品儿童互相欣赏,互相评价,同时提高了评价能力;还可以及时反馈儿童的进步,请家长采用适当的方法奖励儿童,使儿童得到满足,产生快感,受到激励。
2. 尊重儿童。评价儿童画并不是一个死的标准,每个儿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他的画也就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有的作品只有他自己看得懂、说的清,因此,教师在评价儿童美术作品时要尊重儿童、善于发现儿童作品中的精华所在,表现出接纳、赞许的态度,只有这样才可能和儿童沟通。
最近,有个一年级的小男孩,当他看到别的小朋友在画大张的画时,就对我说他也想画张大的,同班的同学对他想画大画投以嘲笑的目光,但是,我想既然他有这样的想法,作为老师就要给予他充分的信任。我说:你想画一幅什么画呢?他说:画张游泳的吧。只见他拿着大纸,开心地回到自己桌子前,拿出画笔直接在纸上画了起来。一边画,一边比划着游泳的动作,自由泳、蛙泳、跳水,好像在进行游泳比赛。我可以看出,他真是全身心地投入到画中去了。我想:不管他最后画的怎么样,实际已经达到了我们的教育效果。为了不打扰他,我一直没有到他身边,最后,当他开心地将画交给我时,上衣已经被汗水浸湿了。他的作品表现的是他参加游泳班时的情景,沿着纸的四周画了一条黑线,代表着游泳池的四壁;中间横七竖八都是各种游泳的人。他说最大的就是他。我只是在颜色上给他提出了一些建议。这幅画就这么定稿了。
总之,要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教师尽量少干预,强调创造的过程,注意儿童的情感体验,不能太在意儿童的创造结果,教师在交流中要多了解孩子,善于观察、分析孩子的各种情况,准确把握,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教给孩子技能技巧,让孩子画出心中的画,促进儿童个性的发展。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