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 叩 “思”: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找回缺失的爱 我心目中的理想课堂 水果运动会
教育随笔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187期 总第3873期 2010年02月02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87期  下一期
以“问” 叩 “思”: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南京市江宁区周岗中心小学 严广富 发布日期:2010-02-21 09:26:59
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则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的大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师生情感的交流,优化课堂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提问不注重艺术性,过于简单;有的提问又超出学生知识范围,问题过难,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信心。那么,怎样优化课堂提问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呢?
一、 立足文本,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力求精当。“精”是精炼扼要、言简意赅;“当”是得当。所提问题要恰是重点、难点;还要富于思考,即紧扣教材,突出重点、难点,并有一定的思考价值,使学生理解词句丰富而深刻的含义及其作用。同时,所提问题还要紧随所学关键内容,紧扣主题,以点带面,对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充分概括。问题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应服从总的教学任务,教师在备课时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做到适时适度,灵活多样。
二、 善于赏识,智慧理答,激发学生思维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如果总是处于一种愉快的状态,他的思维就会有超常的发挥,他接受外面信号的速度就会很快捷。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注意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让学生时刻处于一种轻松自如的情绪中。当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所提的某一个问题疑惑不解时,教师应适时点拨、解惑;当学生对某一个问题考虑成熟,苦于无法表达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整理思路,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励学生主动探求知识。
三、 捕捉信息,延伸疏导,拓展学生思维
苏联教育家达尼洛夫主张把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积极思维结合起来,主动探求知识,设计了“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积极独立活动——教师把学生引入下一个新问题”的教学模式。这种问题情境就是解决问题的背景。创设问题情境能是使学生产生疑问,渴望从事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实践证明,这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有效的教学在于形成一种使学生似懂非懂、一知半解、不确定的问题情境,在矛盾、疑惑、惊讶中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意向。当然为使学生能顺利的回答问题,教师要提供学生必要的智力背景,亦情景,给学生创造一定的作答条件,或做知识铺垫;或启迪学生根据已知的去开拓未知的;或进行示范讲解,实现学习的迁移。
四、 课堂提问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教师要尽可能多站在学生的旁边和中间,而不是站在他们的对面,要让学生自然地把教师当作交流的伙伴;注意自己的表情,语气和手势,要注意倾听,纠正补充,但还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适时适度地评价要以鼓励为主。正如一位教育家说过的“鼓励对人类而言,犹如阳光一样,没有阳光就难以生存。”同时教师的提问要尽量避免使学生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教师可超前性追问或再次递进提问,让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要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品尝成功的喜悦,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每个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能说,有话尽说。
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问题的主人。课堂对问题的关注点,应该由传统的以书本设计的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为中心向以学生自我需要解决的、自我发现的问题为中心转移。这样,教师对问题的关注点不在于自身提出问题,而在于研究如何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实现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由追求单一的考试成绩变为追求个性的张扬和自我的发现,敢于冲破对书本、对教师以及权威的崇拜。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动地探索知识转变。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和形式,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科学地设计课堂提问,就可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显示教师的教学魅力。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