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追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 挖掘学生资源 构建活力课堂 浅谈如何利用儿童生活经验教数学
教育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187期 总第3873期 2010年02月02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87期  下一期
浅谈如何利用儿童生活经验教数学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淮安市钦工中心小学 骆万高 任向 发布日期:2010-02-21 09:34:03
如《课标》所说:“生活经验是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注意儿童的生活经验,并充分地利用生活经验,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也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感受。
一、 用道具教学
数学单元测验中,有一次出现了这样一道填空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黄瓜长约3(   )。
在阅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同学填写的单位是“厘米”。我不假思索的将这样的选择判为错。可是试卷刚发下去就有好几个学生围着我问:“老师,黄瓜长约3厘米为什么错了?”。
“你们见过黄瓜吗?”我觉得挺奇怪,就试探着问了一句。小家伙们一听都急了:“我们经常吃黄瓜呀!”“那它有多长呢?”“我们家拌的黄瓜是大约长3厘米呀!”一个小家伙一边说还一边用手比画着。原来他们见到的是餐桌上的黄瓜片儿,我没有贸然地去否定他们:“这样,老师明天带一根黄瓜给大家看一看好吗?”第二天,我带去一根黄瓜,孩子们的困惑也便迎刃而解了。其实,学生填“厘米”是基于他们特有的生活经验,他们见得最多的便是餐桌上的黄瓜片儿。如果题目说清楚是“一根黄瓜”也许好些。尊重学生的经验既包括那些正确的经验,也应该包括那些片面的、甚至错误的经验,我们有必要帮助学生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二、 用实例教学
最近发现,有一个同学做应用题时有一类问题的答句老是出问题。比如:“小明有多重?”他总是回答:“小明有32重。”
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把他叫到身边:“你今年多大?”“9岁。”“能把话说完整吗?”“我今年9岁”“不,应该说你今年9大”,我故意说。小家伙立即给我纠正:“不,应该说9岁。”我不动声色,又如法炮制了几个类似的例子。“你家到学校大学有多远?”“我家到学校大约有2千米。”“不,应该说你家到学校大约2远。”“你有多高?”“我的身高大约是130厘米。”“不,应该说你的身高大约是130高。”“不是的……”小家伙有些着急了。这时我把作业本递给了他。他一看,吐了一下舌头,立即转身订正去了。从此,他再没有犯过这样的错误。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正是调用了学生正确的生活经验来矫正他学习中的错误。
有时候生活经验的丰富性也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有些经验本身便是错误的。比如在学习“质量单位”的时候对“质量”的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关于“质量”的生活经验(指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或许便会对他们的数学学习产生一些“干扰”。对于这一类的生活经验我们也必须正视,因为经验无论是正确的、错误的,往往都是根深蒂固的,想强制性地加以取代必然会影响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应当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加深认识。
三、 总结与反思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知识很多并非“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恰恰是“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相关的经验。每一个学生都从他们的现实世界出发,与学习内容发生交互作用,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他们的生活经验不仅是自身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基础,也是我们构建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和开发小学数学活动课程的庞大资源库。
小学儿童的数学学习和生活经验是紧密相连的,他们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经验的激活、利用、调整、提升的过程,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小学儿童的数学学习活动与其说是“学习数学”,倒不如说是生活经验的“数学化”。学生从现实出发,经过反思,达到“数学化”。在这一过程中,“数学现实”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现实”也学就是他们的“生活经验”。一方面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前提、基础和重要资源,是保证数学学习质量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有效地数学学习也能促进经验的应用、提炼和积累。数学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经验积累的过程,就是一种新的“经历”和“体验”。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