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活动单”为小学语文教学锦上添花 浅谈口头作文的语言 从兴趣出发,激活数学课堂教学 为“不教”而教
学科天地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40期 总第4534期 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40期  下一期
为“不教”而教
来源:扬中市永胜中心小学 作者:郭如成 发布日期:2012-11-27 16:33:27

     新课程改革推行十年来,我们的语文课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师生的平等对话、和谐共生的场景令人欣慰。教师想方设法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令人困惑的是,一些经常缺课的学生语文能力并没有下滑。究其原因,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语文能力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才能够到达“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一、教师不教,学生能否学会?
     学生自己能学会生词吗?有了低年级的拼音基础,中高年级学生自己应该能读出来。孩子们会查字典,也有一两本参考书,再加上字词的意思不难理解,所以通过多次的阅读,词语的运用似乎也水到渠成。
     1.不要讲解,孩子能够理解课文吗?首先,我们翻开小学语文教材,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课文内容似乎都与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以生活为背景,孩子应该愿意去读,多读几遍,也应该能够初步的感知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比如读《九色鹿》,对于书中人物谁对谁错,一目了然;对于《天鹅的故事》,谁是英雄,为什么破冰成功,读完便可知晓;再如情节较复杂的故事《半截蜡烛》,学生们读完之后,至少都会发现是杰奎琳最后拿走了蜡烛,挽救了许多人。如果给予一定的提示,学生也会发现,母亲沉着冷静是表率,哥哥机智勇敢是榜样,他们都是英雄。另外再做一做配套练习,学生的理解能力似乎也不会差到哪里。
     2.教师不加以指导,学生表达能力能否提升?古时候,文人辈出,他们又是怎么成为文学巨匠的呢?不就是熟读诗书,熟能生巧吗?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对文本多读几遍,熟记于脑,文本的构架也根植于心,写起作文来,好像也会学以致用了。那么,既然不要老师教学生就会,教师和家长怎么到现在没有一个愿意这样去做呢?学生还需要具有什么素养?
     二、如何让“不教而教”成为现实
     1.习惯的培养大于知识的传授
     每学期开学第一课,语文教材都安排了一个《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教学,可是短短一两个教时的教学,良好的习惯能形成吗?如何根据学生的习惯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强化训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落于实践,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写作业,要规定时间,提高效率,既要有质量,也要有速度。遇到不会的问题,要先自己独立思考,尽量做到自己解决。预习课文,要包括以下内容:字词的认读、理解,有词语的造句;有文章大意的概述,有段落结构的分割,有人物形象的分析,有文本的补白与续写等等。预习的事情做好了,课堂的教学就轻松多了。还要特别努力培养学生主动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读书既要入眼又要入脑,既要有所知,又要有所思。这样学以致用,不要“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2.课堂教学模式的真正改变
     少讲精讲,减少无效的教学活动,热闹的课堂未必是有效的。孩子也许只是配合你在作秀,在游戏,却没有入心入境。不如增加自学的时间,增加读书交流的时间,增加巩固练习的时间。教师把目光与精力投入到学生习惯的养成上,投入到学生错误的引导与纠正上,投入到学生能力的发展上。教学活动努力尝试分层教学,目标的分层,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作业的分层,可以提高提优补差的有效性。还可以推行免学、免作业的机制,让优秀的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读优秀的书籍。
     语文老师不再纠缠于知识传授的点点滴滴,不再醉心于自己的教学艺术,而是更加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会他们学习的能力才是我们教学者应该努力践行的目标。一位优秀的老师,应该学会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因为放手,雏鹰会展翅高飞搏击风雨;因为放手,孩子跌倒了才会自己爬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让我们做个引航的旗手,为孩子们把握航船的方向,让他们自己驾驶航船奔向成功的彼岸吧!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