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现状和对策 多媒体教学打造有效课堂 浅谈信息技术在儿童画教学中的运用
E教教学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40期 总第4534期 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40期  下一期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现状和对策
来源:新疆伊犁州教育局 作者:汪洪 发布日期:2012-11-27 08:25:51

     国家实施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程建设目前已基本覆盖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级农村中小学,为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促进农村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是因为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存在,部分学校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将远程教育资源真正地利用起来,而是将远程教育项目设备和资源当成一种“摆设”,导致部分学校设备、资源的闲置。因此,要切实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将远程教育资源充分运用到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才能让城乡师生享有一样优秀的教育资源,从而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 
     一、少数民族地区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现状
     经调研,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运用除少部分学校形成氛围之外,大部分处于设备闲置,资源下载了就保存起来的状态,根本没有很好地应用于教学中。即便是用也是遇到要上公开课才查一查、用一用;或者是上级有关部门要查看远程教育使用情况,学校才组织教师突击使用,作好记录,应付检查,造成了资源的极度浪费。
     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因素很多,但最关键的问题:一是农村中小学校长及电教人员对现代远程教育应用到教育教学的认识不足;二是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在教学中日益得到应用,教师传统观念和专业能力已经不能满足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三是适合于教育教学实际的资源短缺,特别是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维哈语教育资源的严重匮乏,制约着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水平。
     二、做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不断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技术水平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的高低是提高远程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关键。教师是教育信息化资源的使用者和开发者。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不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现状,我们必须继续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对于培训工作,从管理层面讲,要抓好校长及学校电教人员的培训。中小学校长要把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工作摆到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并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当中。一个学校的电教工作能否走上正常的轨道,教学资源能否有效地应用到教育教学当中,关键在校长,责任在电教员。因此,要把中小学校长和电教人员的培训摆在重要的位置。有针对性地开展校长和电教人员的培训,以转变校长的意识,促进电教人员的能力发展,使校长和电教人员成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管理者、指导者、服务者和实践者。全面提高他们的服务态度、管理水平和指导能力。 
     三、做好基础教育资源的建设 
     资源是整个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关键环节,目前的教育教学资源的来源主要有国家LP数据广播、购置配发和自行研制的三种渠道。现有的资源无法满足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特别是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双语”资源的严重不足,因此,加快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工作,努力形成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已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一方面,要以少数民族特色的“双语”资源建设为主,兼顾汉语教育资源的建设,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团结协作、扩大开放;坚持引进与开发、翻译“三结合”的建设原则,积极开展现有国家教育资源的应用与翻译工作,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与效益。另一方面,资源开发要尽量与教材内容相统一。资源与教材内容互不配套将直接影响资源在教学中应用。当我们制定资源开发项目时,要广泛征求农牧区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并组织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与一线教师参与资源的开发建设工作。 
     总之,在现代农村远程教育活动中,时代要求教师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不断更新观念,注重提高自身素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积极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创建优秀的资源应用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学生和城市学生在受教育方面处在同一起跑线,也更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和谐社会的建设。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