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六模块建构式”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儿童色彩画课堂教学研究与指导 精彩导入,让孩子兴趣盎然———美术课中的导入教学初探
课堂分享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41期 总第4541期 2012年12月11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41期  下一期
推进“六模块建构式”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来源:连云港市墟沟小学新城校区 作者:车彦 发布日期:2011-12-11 10:03:05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中“六模块”是指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运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我市课堂教学改革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它不仅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而且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尤其是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结构的变化与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落实。
     但是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的语言评价还存有诸多问题,我做了如下几类总结: 
     问题一:没有明确的目标
     在现实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的评价都带有很强的随意性,结果导致了整个课堂教学的严重偏移。作为教师,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为《语文课程标准》已经指出:“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又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
     问题二:无法体现人文关怀
     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评价是权威的。教师的每一句评价都会在学生心中激起波澜。短则影响一节课,长则影响一生,所以教师的语言评价务必体现出人文关怀。因为在《课程标准》中已经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尽量从正面引导。学生有了兴趣与自信才会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问题三:难以彰显准确性
     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当学生的回答不在自己预设的答案内,教师往往就会说出一些非常空洞的评价,诸如“有自己的见解”“有个性的回答”之类的话,至于这些评价究竟有没有价值,不得而知。可见,教师对学生进行准确地评价尤为重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了解自身的优缺点,才能有利于他们健康全面地发展。
     究竟怎样的“‘六模块’建构式课堂”评价才是有效的呢?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认为要从以下三点入手。
一、把握时机 适当鼓励
     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他会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掌握好评价的时机,使学生收获喜悦,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比如,一名学生读错了课文,教师给予的评价应该是宽容的:“你一定是太怕读不好了吧?别怕,把第三句话再读一读。”这名学生一定会把句子读对,此时老师应诚恳地对他说:“只要努力,就一定会做好,不信将第四小节读读,验证一下。”在老师这样充满鼓励的评价下,相信这名学生肯定会读得好。所以,我认为:语文教师的评价,应该传达出一种信任,一种激励,既要赏识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也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二、明确要求 褒贬有度
     作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一定要有明确的要求。好在哪里,不好又在何处?必须准确精当,切勿模棱两可。有一位教师在执教《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时提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他的要求是“完整、简洁、流利”。一位学生说得比较具体,但有一处不符合“完整”这一要求。他给予的评价是:“你能够抓住主要事件表述主要内容,这很好。但有些地方不够完整,比如‘他历经了很长时间’,究竟是多长时间呢?谁能够在他说的基础上,补充上自己的想法?”这一评价,不仅让前者学生感受到了自己的成功,同时也为后面回答的学生提供了思考的方向。
     三、开启思维 启迪欲望
     在现实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语不仅要起到鼓励学生的作用,还要能更深入地开启他们的思维,激起其探究的欲望。另外,还应该做到在前后两个教学环节之间悄无声息地承启。如一位老师在执教《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时,在让学生充分感受青海高原这株柳的形象之后,他的评语是:“同学们,刚才通过大家充分的朗读,热烈的交流,让老师也深刻地感受到了这株柳树的神奇,可是家乡的柳树也是这样的啊。可为什么作者还是认为青海高原的这株柳树更美呢?”然后引出了第八小节的阅读,这句评价语连接得自然流畅,也燃烧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
     总而言之,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虽然只有“只言片语”,但是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就让我们在每一堂课中,善于聆听,善于发现,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切实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吧!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