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语文课堂效率的助推剂 科学把握数学新课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交流能力
课程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42期 总第4550期 2012年12月25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42期  下一期
多媒体教学———语文课堂效率的助推剂
来源:宿迁高等师范第一附属小学 作者:王勇 发布日期:2012-12-25 10:25:25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新型思维能力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探索与创新的良好习惯。那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该如何恰当运用这一现代教育技术,增强语文教学的新颖性、动态性和开放性呢?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境,正是关于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教学艺术。创设一种使学生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会促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这种求知欲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也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乐等多种信息于一身,形象逼真、生动新颖,充分刺激了学生眼、耳、目等多种感官,有力地唤起了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我利用Flash软件制作课件,演示了海水、海岛的美丽及海底物产的丰富,给学生营造了自然和谐、情绪高涨的气氛,使学生在自然的环境下顺利进入新课内容的学习。那无边无际的大海、高大美丽的椰子树、美丽奇特的海底世界、丰富的物产与资源,形成了壮观无比的场景,使得学生身临其境,陶醉其中,大大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运用多媒体,突破语文教学的重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较强的具体性与形象性,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因此直观而形象的事物更容易被他们所接受。多媒体在教学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它图文并茂,可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变抽象为形象,更易于让学生加深理解知识的过程。
     如在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时,我就通过上网等各种途径搜集资料,用多媒体软件有机组合,再插入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去观赏维也纳这座优美的城市及许多世界著名音乐大师的铜像,接着欣赏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雄伟、壮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维也纳是“音乐之都”。这样的教学,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易学易记,真可谓“愉愉快快读语文,轻轻松松学知识”。
     三、运用多媒体,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人们通过观察所得到的表象和已有知识相结合的结果,也是人脑对已获得的表象再造加工而形成的创造新形象的过程。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就是加强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多媒体技术具有声像并茂的作用,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激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例如,教学三年级《月球之谜》这课时,学生借助数字化教学平台,看到了神秘的月球图像,了解了月球的一些不解之谜,思维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这时,学生已有了创作的欲望,自觉地思考,大胆地畅所欲言,想象的空间已从月球飞向浩淼的宇宙。此时我再让他们把丰富的想象用笔记录下来,让他们由读到写,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更好地把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与理念落到实处。
     四、运用多媒体,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势,把文字、图像、声音巧妙的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素质。我们在教学《神秘的月球》时,可以从网上搜集更多与月球有关的知识,从古至今月亮的称呼有:玉亮、素娥、冰轮、玉轮、玉蟾、蟾蜍、顾兔等;人类第一次登月活动:1969年7月载人登月的阿波罗飞船发射成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壮举。月球之谜:月球比地球古老;土壤比岩石更久远;纯铁粒子不会生锈等,从而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总之,随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普及运用,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只要我们教师能结合实际,努力创设新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空间,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一定会得到更大的进步。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