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唱新翻杨柳枝水到渠成镜天开———谈劳技课堂创新的实践 体验是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创设情境“六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教海探航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43期 总第4557期 2013年01月08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43期  下一期
体验是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来源:常州市清凉小学 作者:谢红萍 发布日期:2013-01-08 15:32:19

     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的经历、感受和体会,它更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体验是以学习教材为载体,以学生特定的学习过程为核心,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一种学习方式。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用好教材,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再创造”,激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设法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让学生在多向交流、合作、探究中学会学习。
     一、体验,唤起学习的需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亲身体验,就不会产生真实的感悟。这种体验和感悟需要一个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组织者和引导者精心设计学习过程,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去感悟和体验新的知识,将已有的旧知识与新知识融合在一起。
     如教学认识乘法时,教师提出10个3相加,你能写吗?如果是20个3、30个3……相加呢,你还能写吗?学生刚开始说能写,但写后,就不想继续写下去,他们试图去寻找一种比较简便的的方法来表示,这就产生了一种求知欲望,形成了新的学习需要。此时,教师抓住契机,教学生用乘法算式来表示,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使用乘法的简便。这种体验有效地唤起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体验,感悟学习的愉悦
     学习的本身是一个体验和感悟的过程,在这种体验和感悟中要使学生感到学习是快乐的,愉悦的心情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头脑都不是空的,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活经验,不同的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运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体验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
     三、体验,感受成功的喜悦
     每一个人都有一种成就感,在亲身体验中会感到一种成功的快乐,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对于小学生来说,情绪就是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动力。因此,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创设“成功”情景,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在学习认数中“比较数的大小”时,我是这样设计课程的:
     师:小组讨论教科书第15页第3题比较四组数的大小,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59和55比较,数数时55在59的前面,所以59大于55。
     其他小组也自己选择一组数进行比较,说出了类似的想法。
     师:还有哪个小组想说说你们的想法?
     生:我们组讨论的过程中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比如100和97,数位多的一定比数位少的数大;如果都是两位数,像47和74,只要比较十位就行了;如果两个数都是五十几或四十几的话,就比较它们的个位。我们组的方法就是这样。
     师:好!就用你们的方法,我们再做几道题试验一下,看看方法是否正确?
     全班同学运用这位同学的方法又做了几道有代表性的题,经过大家的验证,一致认为这是最简便、最准确的方法。得到全班同学的认可,这位同学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作为老师,我也感到很欣慰。
     其实,一年级学生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完全是一张白纸,他们已经有知识经验,能够利用这些知识经验,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学习策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也能在互相交流中取长补短。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们的思维也是无拘无束的。学生们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间,有了被激发的学习灵感,自然而然就能够想出一些创造性办法,解决看似困难的问题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交流,各抒己见,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成为他们快乐学习的乐园,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