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数学教材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43期 总第4557期 2013年01月08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43期  下一期
用活数学教材提高课堂效率
来源:扬中市兴隆中心小学 作者:冯平 发布日期:2013-01-08 09:05:47

     众所周知,新课程下的教材分成“数和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与概率和综合应用”四大板块来编写。教材,只是课程目标要求的具体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最基本和重要的资源。怎样用好教材,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人总结了以下几点,供同行参考。
     一、揣摩教材真正编写意图,把握教学价值取向
     《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对教材的编写分学段提出了一些建议,这些建议对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教材内容选择、呈现方式、教材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材内容的弹性安排等方面作了原则性的规定。这些规定为教师正确把握教材提供了基本的策略思想。传统的数学课程教材编写体现了这样一种教学理念:数学知识和方法对每一个学生而言都是相同的,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向学生传授这些客观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而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无疑是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既指导思想凸显主体。新教材向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和独立思考的机会,进而通过学生独立尝试或群体的讨论与交流获得数学结论,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   
     二、深入研究教材,准确把握教学尺度
     在备课时,通过深入学习,教师自己对概念的内涵掌握了,教学中该如何实施呢?这就涉及到对“度”的把握。把握“度”的经济且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认真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
     1.对教材的钻研应“入乎其中”,即挖掘教材的深度。首先,要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领域的编排线索,善于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系统中来审视。其次,细节上应该学会推敲。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对教材活动所蕴含的启示,包括教材上的每一个例题的呈现,每一章节练习题的安排,每一幅插图的要点等等。
     2.对教材的钻研还要“出乎其外”,即拓展教材的广度。“出乎其外”是要能“挑得出来”,只有跳出教材看教材,才能在教学中精选取舍,找准重点,突出难点;才能明确要学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以及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处于什么地位及前后知识的联系,在教学中分清主次;才能在更高层次上总揽全局,驾驭课堂,理清脉络;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支离破碎的知识系统化。
     三、掌握教材基本叙述模式,引导学生科学学习
     教材对重要的数学内容按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叙述方式编排,即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索、思考、交流,逐步建立这一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运用这一模型去解释一些现象或解决一些问题。例如新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图形(有规则的,有不规则的),学生从这些实物中来感受“什么是周长”,在求图形周长时,教材没有简单地告诉,而是提供了一个儿童感兴趣且能主动探索的问题情境:“有办法知道上面图形的周长吗”?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与比较等一系列探索活动,来建构“周长”的概念以及周长的计算方法。
     四、精心设计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愿望
     数学学习内容只要在切入学生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下,才能激活学生探究数学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和成功学习。
     对教材而言,由于它是一个面向较大范围内所有学生的“静态”学习文本,许多内容的呈现会受到特定情境的制约,只要通过一种虚拟的、假设的或仿真的形态出现。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用心设计,创生出灵动的教学内容,将学习内容变真,情境变实;使教学内容更富有时代性、趣味性、科学性,更贴近学生情感,贴近学生的探究能力。
     总之,教材呈现给我们的只是一个一个的知识点,教师要通过联系学生实际,刻苦钻研教材,灵动多变运用教学方法,用绳子把分散的知识要点串连起来,使知识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用好用活教材,营造高效课堂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途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