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学案导学转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新 让数学情境更具魅力 灵活运用生成性资源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学科天地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44期 总第4579期 2013年02月26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44期  下一期
灵活运用生成性资源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来源:海门师范附属小学 作者:刘映娟 发布日期:2013-02-26 16:02:42

     陶行知说:“一个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这与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是一致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利用课堂资源,才会让课堂更加生动活泼,教出会学的学生。
一、平等对话,让生成性资源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案例]
     二年级的数学公开课,课题是《找规律》。老师最后出了这样一道题:1、2、4、(  )、(  )、( ),要求学生在后面加上一些数,使这些数看起来比较有规律。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纷纷举起了小手,一位学生填出了第一个答案:7、11、16,理由是前后两个数的差在依次增加,分别增加1、2、3、4、5……老师微笑着点点头;第二个学生又想到了另一种填法:8、16、32……理由是前一个数重复相加为后个数,老师满意地笑了,环视着全班同学,似乎没什么问题。正好下课铃响了,老师准备课堂小结。这时,有一只小手怯生生地举起,又偷偷地放下,老师略显迟疑:“你还有什么问题吗?”生:“我想填1、2、4……”,顿时,全班哄堂大笑,那位同学害羞的埋下了头,老师示意大家安静,亲切地说:“你的想法不错,真了不起!大声地说出你的理由好吗?”,那位学生昂起头说:“我觉得重复也是一种规律。”说得多好啊!简单重复何尝不是一种规律。
     [反思]
     当学生的思维与老师的预设相偏离时,老师应先听听学生的分析、听听他们的想法,因为学生的思维角度、思维方式和思考过程比答案本身更为重要。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这种不同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师生双方真诚平等、民主对话的基础上。有了这种和谐、平等的“生态环境”,学生会把自己的知识经验、思维灵感全部调动到课堂学习中,大胆表露自己真实的内心体验。这样的课堂才是丰富的,师生才会收获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面对这些即时生成的课程资源,教师应及时抓彩,把这些有效的教学资源开发、放大。这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课本内容,让师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师生有更多的生活经验融入课堂学习中;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让“死”的知识活起来,让“静”的课堂动起来,变单纯的“传递”与“接受”为积极主动的“发现”与“建构”。
     二、价值引领,让生成的错误资源“变废为宝”
     [案例]
     教学加法时,老师先让学生观察图意,引出算式“8+7=?”。然后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讨论可以用哪些方法计算“8+7=?”,学生通过操作讨论,明白“凑十法”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接着让学生试着计算“8+6=?”。
师:通过讨论你知道“8+6=?”吗?
     生:“8+6=15”。
     师:(微笑地看着生)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昨天我们计算“9+8=?”时,不是说9向8借1凑成10吗?那计算“8+6=?”时,也是同样的道理,8向6借1,6变成5,不就等于15吗?
     师:你会联系旧知识来学习新内容,真了不起!
     这时学生议论纷纷,老师把这位学生的想法板书,让大家说说出错的原因,他也似乎悟出了错误所在,经过共同讨论,找到了正确答案。
     师:从刚才的计算中,你们又明白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7+几就得向另一个数借3凑成十,计算6+几就得向另一个数借4凑成10……
     [反思]
     富兰克林有一句名言,“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生成的一个情境、一个问题、一个信息、一个错误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对于这些教学资源,教师必须迅速地做出相关检索,进行有效分类,对于有效的生成性资源,适时进行价值引领,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显露资源中的“闪光点”。对于生成的错误资源,教师大可不必藏着、捂着,要让学生明白“出错”并不可怕、更不可耻,而是一种正常现象。老师要设计一些环节让学生暴露知识的“盲点”,通过师生集体查错、纠错活动让学生“根除”错误,获得新的启迪。所以,我们教师要有沉着冷静的心理和从容应变的机智,更要有厚实的知识储备。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