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评价语激活孩子求知的心灵 音乐课堂案例折射教育语体的应变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教学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46期 总第4595期 2013年03月26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46期  下一期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来源:新沂市北沟镇中心小学 作者:黄建国 发布日期:2013-03-26 11:16:00

     一、优化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首先,教师对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尤其是对那些学困生更要关心、鼓励,而不是挖苦、讽刺,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心和用心时,就会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会无比放松,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其次,教师要融入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先让学生自己思考,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培养。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合理预留空间,有利于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发展,开发学生的潜能。学生通过预习、思考、观察、合作交流等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语言形象化、生动化,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整体上比较枯燥以及抽象,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因此很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中,将数学用语更加形象化以及生动化,以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教学生简单的加减法运算时,可以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例子来辅助讲解。如在讲解3-2=1时,就可以这么说:大成去摘苹果,刚开始摘到了三个苹果,但又被小成拿去两个,那现在他还剩几个,这时学生们都会回答“还剩1个”,这时教师以此为契机向学生仔细讲解3-2=1这一数学知识。通过这种比较形象以及比较贴近生活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实现教学效果以及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三、利用教学工具以及教学设备,力争教学直观化
     所谓直观教学,简单来讲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将课本中所讲的数学知识以一种更为形象以及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实现了抽象到具体的转变。由于小学生受到自身年龄以及能力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大都形象具体化,思维能力比较差;但另一方面,他们大都好动且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比较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们的这些特点,来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比如教授乘除运算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设计这么一道题:一头猪有100斤重,现在将其分为相同重量的4份,那么每份肉多少斤?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专门制作一个小动画,主体就围绕这个数学题,学生看完老师制作的动画之后,就会得知这个题的解答原理就是100÷4=25,这样学生不但能够更好地理解乘除运算的基本规律,还能加深和巩固他们对这些理论知识的记忆。
     四、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法,应用激励机制
     由于小学生本身年龄比较小,自制力以及记忆力比较差,而且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依据他们的这些特点,教师要合理有效地采取各种教学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能动性。比如创设情境教学、利用游戏教学等等。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积极采用激励机制,对表现好的同学予以一定的奖励,对表现不好的同学予以一定的激励,当然激励的方式可以是物质奖励也可以是精神奖励。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有利于实现教学效率以及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
     五、改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教师要以学生为本,真正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学生有区别的引导,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独立学习和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平台,鼓励、引导学生在实际学习中提出独特的见解。在教学中把数学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可以设置这样的情境问题,班里有100个人,要分100个苹果,男生一人分三个,女生三个人分一个,问有多少男生和多少女生?学生会对此问题很感兴趣,马上集中注意力思考。此时,教师要适时的把问题引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课题上来。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