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四种方法 随文练笔润物无声———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之我见 让准备活动成为教学的精彩起点
课堂分享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46期 总第4595期 2013年03月26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46期  下一期
让准备活动成为教学的精彩起点
来源:扬中市实验小学 作者:陈荣芳 发布日期:2013-03-26 14:54:40

     课前准备就是为开展新知识学习所做的各种预备工作,包括物质准备、心理准备、知识准备、思维准备等方面。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学生收获的地方,那么课前准备则是学生打磨柴刀的时候。在教学实践中,课前准备得是否充分,准备质量的高低,都会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要提高课堂质量,必须十分重视课前准备,精心设计课前活动。
     一、用“情”准备,建好“快乐场”
     课前的心理准备活动包括学生心理准备和教师心理准备两个方面。如果教师一走进课堂,精神气爽,热情愉快,学生也会立刻表现得精神抖擞,情绪高昂。因此有经验的教师登上讲台,往往不是匆匆开讲,而是用亲切的目光,关切的询问架设一座信任的“桥梁”,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教师用“情”准备,以“情”促学,用幽默的语言、亲切的神态、优美的动作示范以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情境,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乐中求知。
     曾听过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新颖、别致的课前活动:第一次见面,送你们一份见面礼三句话。第一句:“我很棒!”(送给你自己)第二句:“我真的很棒!”(也送给你的同伴,把手搭在同伴的肩上说)第三句:“我们真的很棒!”(咱们一起来大声说)学生练说,课堂顿时热闹起来。
     受到启发,我在自己课堂里和同学们约定,课前喊三句口号:“我很棒!”(大拇指送给自己)“你很棒!”(大拇指送给别人)“我们都很棒!”(大拇指一起向讲台送出),学生能很快从下课放松的的状态中走出来,个个都情绪高昂,以愉快的情绪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用“趣”准备,建好“兴趣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趣生爱,爱增智。兴趣能促使学生去努力获取知识。实践证明,小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都力求去认识和探究。用“趣”准备,以“趣”导入,符合儿童的心理、年龄特点,定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如在教学《认识厘米》时,教师播放了《小裁缝做衣服》的故事:老裁缝告诉让小裁缝,衣服的长度做3拃长,可是最后衣服却被小裁缝做短了,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学生看着有趣的动画片,个个凝神思索。最终明白:老裁缝的一拃和小裁缝的一拃是不一样的,量出的结果当然就不同。在这有趣的故事中,学生体会到,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有统一的工具。
     因此,在课前,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数学小游戏,讲些数学小故事或者介绍数学上的趣闻轶事,这样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三、用“疑”准备,建好“思维场”
     准备活动是为课堂的内容学习服务的,因此准备活动的设计就要重视与教学内容的衔接,让准备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起点。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课前准备了一个数学游戏。让学生随便出一个多位数,我则迅速判断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感到十分诧异,同时又有些怀疑。“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做的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吧。”借机导入了新课。此时,学生的思维已被教师巧妙的设疑引向高潮,产生探奇觅胜的求知欲,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教师在课前也可以通过聊天、谈话等活动,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前做好思维上的准备。如教学《认识圆柱和圆锥》时,可以让学生回顾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然后探讨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是否有联系。教师可以演示沿着长方形纸的一条边旋转,让学生也试着做一做,感受长方形沿着一条边旋转形成了圆柱体,把学生带入了圆柱的认识,开始了新知识的探索旅程。
     当然,课前准备不仅要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思维上的准备,还需要做好课前物质准备,如准备好课本、练习本、学习工具,在座位上静候教师上课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