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业余生活的现状与重构 让探究素材更加顺应学情 如何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海探航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46期 总第4595期 2013年03月26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46期  下一期
让探究素材更加顺应学情
来源:无锡市江南实验小学 作者:黄淑颖 发布日期:2013-03-26 15:01:2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自主、探究、合作”成为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尚。而“探究学习”素材是学生探究性学习必不可少的对象,是实施“探究性学习”并获得成功的基础和关键。因而,教师要精心组织“探究素材”,优化“探究素材”,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造条件与机会。
     一、顺应学生的情感兴趣选择探究素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顺应学生的情感兴趣,选择趣味性较强的探究素材,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探究学习。
     例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一课,可以利用多媒体有机结合动画情景和生活情景,设计以“小鬼当家”为主角的一个虚拟超市,里面有琳琅满目的物品,物品注明了价格,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地网上购物。富有童趣的活动一下子吸引了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学生热情地投入到知识的探求中去,主动地去认识人民币元角分。又如六年级上册《大树有多高》一课,是学习了“对比”后的实践活动课,通过实际测量与计算去发现同一地点同一时间物体高度与影长的关系,提高学生对“对比”的认识。符合学生趣味的探究素材能激发学生对实践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兴趣,让学生在体验解决问题乐趣的同时,感受数学方法的价值和魅力。
     二、顺应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探究素材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应努力寻找发生在学生身边暗含着某些数学现象或数学规律的实际问题作为学生探究的素材,用敏锐的触觉来开发、挖掘、重组、设计。   
     例如应用题教学中,寻找学生活动中的数学问题让他们探讨:实验小学组织春游活动,共有230名师生参加。现在要去公交公司租车,公交公司提供了以下两种车型:大巴车,限坐52人,每辆每天租金250元;中巴车,限坐34人,每辆每天租金200元。你能设计总运费最少的方案吗?还如,告诉学生出租车的收费标准,让学生求一段路程应付多少钱?学生通过饶有兴趣的多种策略的价格计算,找出最合算的购买方式,有效地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就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促使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同时,也把获得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实现了数学课的价值。
     三、顺应学生的认知基础挖掘探究素材
     一到六年级的小学生,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各不相同。小学生的探究应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基础,由于受知识、经验的限制,低年级的学生更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中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而高年级学生开始有比较强烈的自我意识,因此对与自己的直接经验相冲突的现象,即“有挑战性”的任务感兴趣。所以,应该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挖掘适合各年级的探索素材,使学生通过主动的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交流等探究活动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例如教学低年级《认识钟表》一课时,等学生认识整点后,出示两张图:都是八点,一张图上的小朋友在上课,另一张的小朋友在睡觉。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都是八点,而小朋友做的事情却截然不同呢?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得知一天内有两个八点,进一步认识了钟表。利用好素材、组织好探究活动对于学生的学习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顺应学生的个体差异生成探究素材
     “十个手指有长短。”不同的学生在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能力、性格等方面也千差万别。新课标指出:“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探究活动中,必须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生成探究素材时全盘考虑,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个性化的发展。
     例如在分数教学后的练习课上,出示这样一道题目:“两根1米长的铁丝,甲根剪去它的2/5,乙根剪去2/5米,剩下的长度哪根长一些?”全班讨论交流后,得出“剩下的一样长”的统一答案。这时一位优等生发言了:“老师,如果两根绳子不是1米,结果就不一样了。”老师故作疑问:“是吗?”随即展示出一组题目:“1.两根同样长的铁丝,甲根剪去它的2/5,乙根剪去2/5米,剩下的长度哪根长一些?2.把一根铁丝截成两段,第一根长2/5米,第二根是这根钢管的2/5,哪根长?”在整个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探究的素材不断生成,探究的气氛越来越浓,每个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探究学习能满足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的需要。只要教师顺应学生的情感兴趣、生活实际、认知基础、个体差异来选择、寻找、挖掘、生成探究素材,学生一定会保持持续探究学习的兴趣。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