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力,构筑留守儿童成长“三道线” 家校合力,构筑留守儿童成长“三道线” 走进童话享受童年———给女儿读童话的启示 劳技:牵手生活接触地气
教育一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47期 总第4601期 2013年04月09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47期  下一期
走进童话享受童年———给女儿读童话的启示
来源:新沂市港头小学 作者:谢冬梅 发布日期:2013-04-09 16:54:16

     我女儿快四岁了,从她两岁起,我便给她买一些简单易懂、带有图画的童话故事书,每天晚上都会给她读一个童话故事,读完童话故事她才肯睡觉。有的故事已经听了好多遍,她还是百听不厌,时间长了,我发现很多故事我提了个开头,她都能接着讲下去了,而且很多词语她也能准确无误地用上。有的时候,她随便拿起我的书本翻开,捧着书本有模有样地“读书”,刚开始我没留意,以为她在随口乱说,后来留心听,她居然在自己讲童话故事,有时她讲的故事是听过我讲的故事后改编的,比如听过《小蝌蚪找妈妈》,她编出了《小鸡找妈妈》,还有的故事我从没听过,完全是她自己编出来的,虽然不是什么精彩的童话,但也讲得头头是道,还用上一些她听过的童话故事中的词语、句子。她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带给我很大的惊喜。记得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想,女儿的改变都是童话的功劳。
     由此我想到我的学生,我所任教的是镇上的一所中心小学,学生也都是附近村子里的孩子,父母大多都是普通百姓。他们有的是因为担心引导不好学生阅读而不愿陪孩子读书,有的是因为太忙没时间给孩子讲故事,也有很多家长根本没意识到读书对孩子的重要性。所以我所面对的孩子大多都是在上学之后才开始接触童话,认识童话的,即使在接触童话之后,他们也仅仅是接触了语文书中的童话故事,因此他们的语言贫乏,缺乏想象力。那我该如何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帮助他们积累更多的词汇,为他们今后的习作打下基础呢?女儿的表现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就让童话帮忙吧!
     在苏教版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童话体裁的课文占了很大的比重。仅一年级下册26篇课文中,就有10篇是童话故事,我要好好利用这些教材中的童话,让学生爱上童话,结合课文中的精彩词句练习说话,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于是,遇到童话故事时,我会格外用心准备,能表演的就让他们表演,能续编的就让他们续编,能改编的就改编。如在教学《蘑菇该奖给谁》时,在熟读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带上小兔、兔妈妈、骏马、乌龟的头饰表演课本剧,这样学生就把课文中的语言变成了自己的语言,无形中进行了语言的训练。学习《狼和小羊》一课后,我这样引导学生:面对凶恶残暴的大灰狼,小羊的结局是怎样的呢?有没有成为大灰狼的美餐呢?假如你很同情这只小羊,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新编一个小羊战胜饿狼的故事。这样,学生那颗保护弱小的同情心一下子被激发出来的了,写出的文章是超出我想象的精彩。
     仅仅靠教材中的童话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引领学生走进课外童话阅读的天地,势在必行。但他们年龄太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我只能循序渐进地进行指导,我每周用一节课作为专门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在阅读课中,刚开始我鼓励学生学习一些常见的阅读方法,如精读,略读,要求不高,贵在养成习惯。在阅读指导时,我与孩子们一起读《木偶奇遇记》,一起分享《洋葱头历险记》,引导学生参与到扩编故事中,想出与作者不同的情节,参与到分享故事中,把自己的感悟告诉大家……在经典阅读中放飞想象,在精神表达中交流思想。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我开展了一系列学生喜爱的活动。如故事会、读书心得交流会,改编擂台等。
     我把课内外阅读童话的具体方法归纳为:熟读童话、讲述童话、学编童话、学写童话。
     童话是儿童成长的精神摇篮,它能打开儿童的思维之窗,为儿童插上幻想的翅膀。因此应该让孩子通过快乐阅读,用纯真的童心去感受童话中的世界,去领会心灵的释放和舒展,去享受童年无穷的快乐。童话是一个母亲对孩子最好的爱,是送给她童年最好的礼物,相信我的女儿会在童话的陪伴中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作为语文老师,带着我的学生走进童话,也是我送给他们的礼物,希望这个礼物能让他们享受童年的快乐,陪伴他们快乐成长。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