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爱与责任 不做套子里的人 如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育随笔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47期 总第4601期 2013年04月09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47期  下一期
不做套子里的人
来源:金湖县金南中心小学 作者:吴要金 发布日期:2013-04-09 10:45:40

     “教学相长”是经验的相互认可,智慧的相互造就,具有相互创生的流动生成之美,可如果不顾实际,僵化照搬,就会走向教条主义。同样,教学模式亦是如此,若无视该模式所依存的具体环境和教学场景而热衷模仿,盲目套用,就会出现千篇一律的教学现象,同时,自己也会陷入装在套子里的境地。刘铁芳教授说:“课堂教学的过度规范化、条理化以及结论的精准化,都不过是成人世界加于儿童世界之上的过度教化。”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最大发展。教学时借鉴一些成功的模式何偿不可,当你理性地冲破局限,借一方智慧来滋润自身,发展学生,鲜花就会迎着阳光盛开,鸟儿就会飞向更高远的天空。
     山东杜郎口中学的教室布局和课堂模式令人啧啧赞叹,其最大的突破是一改传统的师权霸主地位,还学生的自由,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许多参观者纷纷学习回去效仿。当然,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值得学习,但如果不加以消化而一味地强行推广,则必然只是东施效颦罢了。
     前不久,笔者听了一位年轻教师执教《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课文,他就借用了杜郎口中学在课堂上“教师支配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35分钟”的常态教学模式。教学伊始,教师让学生围绕课后的几个问题自学课文,再逐个进行提问,看学生掌握的情况如何。对于“气势汹汹的洪教头为什么会被林冲打倒在地?”的主问题,他先让几个学生回答,当回答得不够理想时,就引导学生读课文,很快,有学生说洪教头太狂妄,太贪财,太无礼等。随着下课铃声响起,这节课结束了。
     课后,我和他进行了简单的交流,对他的好学表示称赞,对他心中有学生的观点表示认同。但同时也指出:教学不是简单模仿,语文教学不是简单梳理课文内容。我建议他再深入领会杜郎口教学的精神实质,并将其内化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之中,切勿“画虎不成反类犬”,不要被杜郎口的表面所左右,鼓励他多阅读教育理论,不断探索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优秀教育理念的支撑,都有适合其成长的沃土。当被异地简单地移植后,就会迷失教育的初衷,倒退回老路,成为教学的戒条。
     教学呼唤个性。课堂不是机械化加工厂,不是批量生产标准件的地方。有个性的教师培养有个性的学生。个性需要自由,需要开阔。若把教师框定于教学模式之中,学生就会局限于狭隘的学习空间,思维得不到开启,思想得不到解放,学习兴趣也随之殆尽。个性源于教学的开放。教师的精神自由成就解读文本的自由,成就教学形式的自由,成就释放教学思想的自由,当然,也成就着学生个性发展的自由。个性有可能与规则冲突,但奇香无比。因为,个性化教师+个性化教学=创新性人才,这正符合了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
     教学需要引领。借助不等于照搬,引用不等于运用。借助成功的教学模式,可以借鉴前人的智慧,提升教学观念,丰盈教学思想,促使“心根”生长。魏书生的“六步法”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薛法根的“组块教学模式”,从发展儿童言语智慧潜能出发,探究语文教学内容的生成性和策略的适切性,实现“儿童语文的智慧教学”。平时,教师可以多研究内化,再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加以灵活操作,吸其精髓,助己成长。模式引领,可以使教学面朝大海,看到许多蜃楼美景,可以顺着前人的脚印拾级而上,享受登山的乐趣。
     教学需要发展。突破固有模式的框定,正如种子需要破土生长一般。温家宝说“我们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但是为什么效果还不明显?我觉得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必须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不能在原地画圆圈,得尊重发展规律,以科学的眼光来对待。不囿于时髦的教学模式,尊重教学规律和学生的个体生命成长,积极打造真正属于自己的教学特色,才是教育发展的根本。
     教学中,我们拥有着自己的课程权利,以批判的眼光和哲学的思想来正确对待教学模式,那样,教育定会繁花似锦,结出累累硕果。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