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海门市万年中心小学构建励志文化记事 给学生一面学习反思的镜子———以《泉城》教学片段为例 兴趣早读快乐你我
教学思考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47期 总第4601期 2013年04月09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47期  下一期
给学生一面学习反思的镜子———以《泉城》教学片段为例
来源:如皋东燕小学 作者:石云 发布日期:2013-04-09 10:54:13

     学习反思,是以学习活动获得的知识、成果作为对象、反观自照的一种心智活动,即内省。学习反思,既可以是对自己获得观点或结论的再次思考、诊断的过程,也可以是将自己的观点或结论与别人的观点或结论进行比照,做出调整而得到的知识或结论。
     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习者通过自己思考、诊断而形成的知识容易形成积淀,遗忘率低;让学生比照其他学生的思维成果,躬身反省,也能有效克服遗忘。而如果是通过别人的告之获得的知识,则相对肤浅,遗忘率较高,它需要不断地重复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而这无疑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故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巧妙引用学生自我反思,提高思辨能力,有效地将知识储备到“知识库”。这一点点灵感得益于我和学生一起学习苏教版第七册《泉城》一文第二课时获得的一点启发。
     在引导学生学习苏教版第七册《泉城》第二到第五自然段时,我设计了“品读名泉”这个活动板块。我根据“泉名、位置、特点、形容泉水流动的词语”这几项内容设计了一个表格,要求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小组内交流,然后将小组交流结果呈现于小组展板上。小组板演结束,正当我准备请第一个小组展示学习情况时,第三小组中的一个成员突然跑到自己的小组展板前,将形容泉水流动的词语“咕嘟咕嘟”换成了“冒”。我迅速抓住这个契机调整学习展示顺序。
     师:“我们先请刚才改动答案的这个小组成员展示,你们为什么将形容趵突泉流动的词语‘咕嘟咕嘟’换成了‘冒’”?
     第三小组改动答案的学生:“‘咕嘟咕嘟’是形容泉水流动时发出的声音,‘冒’则是形容泉水流动时的样子。”
     第四小组成员站出来为该生读题并阐述观点:“题目的要求是‘作者形容泉水流动的词’,这两个词语都是形容泉水流动的词语。”
     “对,形容泉水流动发出的声音的词‘咕嘟咕嘟’和形容泉水流动样子的词语‘冒’,都是形容泉水流动的词语。”第五小组成员站出来完善。
     无需教师讲解,学生自己悟出并相互点拨、提升,这样的学习更利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思辨能力的提升。于是我索性先请学生将本组展板上呈现的学习结果与其他小组的结果进行比照,允许改动,但不管你是改还是不改,你都要阐述改动或者保留的理由。结果经过这一番比照后的展示空前的热烈,学生说的有理有据。
     反思这一热烈的交流现象的背后,主要是源于对各小组展板呈现的学习结果进行了比照,让学生有了一个自我学习反思的过程,这自我学习反思对学生多元发展极为有利,不容错过。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习惯。在平时教学中,我常常发现学生做完作业后,极少数同学会主动检查,大多数学生都是“关本大吉”了,双休日作业更是如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契机,适时引领学生反思,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不仅提高学生作业的正确率,而且也让学生懂得——凡事要躬身自省。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力。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自己与他人的结果,并做出相应的改动,其思维处于高速运转状态,他们会反思自己获取知识的依据或途径,亦会反思他人的,历经可能的“假想”。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展示尽量从改动过的小组开始。展示时,要求学生将自己获取知识的途径、依据或思维的过程表达出来。当然,学生也会阐明自己改动的理由以证明自己是真正理解了,而不是人云亦云。
     4.有利于优等生与暂差生的发展。优等生的答案相对暂差生而言,一般无需改动或改动较少。他们是不是会因为没有展示的机会或展示的机会相对少些而出现成绩下滑现象呢?其实不然,这些优等生会因为别人改动后的答案和他们的几乎一样,反而增强了他们自主学习能力,他们处于“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状态。而需要改动的小组成员通过对展示的进一步完善,提高了综合能力。
     这样想来,我们何不巧引学生自我反思,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呢?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