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节约教育与教师考核挂钩 站在行政管理深处审美 教育·微语录
特别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48期 总第4609期 2013年04月23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48期  下一期
谈节约教育与教师考核挂钩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3-04-23 09:17:42

     本报记者 李娜
     2013年3月底,教育部发布在中小学、幼儿园广泛深入开展节约教育的意见,要求各地学校、幼儿园制定防止餐桌浪费的具体办法,要将节约教育开展情况作为考核校长和教师的重要内容,并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
     而目前社会上奢侈浪费之风盛行,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从孩子抓起,广泛培养他们的节俭意识,显得必要而迫切。然而,将节约教育开展情况作为考核校长和教师的重要内容,并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却让不少老师心有戚戚。
     校园节约,势在必行
     除餐桌浪费之外,反思我们现在的中小学校,确实存在较为严重的浪费现象。如:洗手、拖地时嬉闹,水洒得到处都是,水龙头关不紧,导致自来水白白流走。一门课程的作业本名目繁多,如作业记录本、家庭作业本、默写本、上交的作文本、打草稿的作文本等,一学期下来,许多作业本只用了一多半,剩下一半空着,因为学期的更替和作业封面太旧,多被遗弃了。小学生的攀比心理和爱美心理较重,每天上学背的书包也是其中的一个攀比方面。相信在每所学校,每个学期更换书包的同学不在少数。原来的旧书包没坏,但因为图案或者形状不喜欢了,就弃之不用。
     校园里的浪费现象如果变成统计数字,必会让人触目惊心。然而,造成这种浪费的最主要“幕后推手”,却并非正在落实和贯彻节约教育的教师们。中小学生在学校的浪费行为,和家长们不当的生活和教育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从小就致力于让孩子赢在起跑线的家长们,总是不惜任何代价给孩子吃最好的、用更精致的,以期望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能获得最好的发展。在这种教育氛围下长大的孩子,很难体会浪费资源的危害性和节约的重要性,节约意识匮乏。所以,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在校园节约教育与家长铺张宠溺的教育合力之下,学生节约意识的培养效果甚微。
     节约教育在校园的推行,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而教育部对教师和学校严格要求,将节约教育由学校向社会辐射之举,正是对症下药。
     节俭意识的培养,还需多方合力
为响应光盘号召,我省多所小学都制定了层层的监督、评比活动。监督工作基本由食堂工人、红领巾监督岗和学校老师、领导三个部分组成,活动阶段也不断由“光盘”行动向校内、校外的其他节约行动和创意进行转移。节约行动推行的效果与班级考核和班主任的分数考核相挂钩。这样一来,无疑为学生和老师添加了许多压力。
     在例行“光盘行动”一段时间之后,媒体相继爆出有中小学生为吃光饭菜而导致身体不适的新闻。有些低年级的学生因为不敢与餐厅师傅沟通,只能硬着头皮吃下原本不喜欢吃的食物。许多孩子因为害怕不能光盘,不敢多打饭而挨饿,或者用意志力强迫自己吞下因为眼大胃小而多打的饭菜。而教师迫于考核的压力,也只能爱怜地守着学生,爱莫能助。
     如此一来,光盘行动确实收效颇丰。然而,把学生是否浪费,定义为老师的功劳或者过失,这对老师来说并不公平。我们来假设这样一种现象,学生产生了浪费现象,老师的考核降低了,那学生的节俭意识就能树立起来吗?学生浪费行为的产生,在于没有树立正确的节俭意识。而这一理念的树立,需要教师、学校、家长的通力合作,学校节约大环境的建立、教师在日常教育中的理念渗透、家长的监督与帮助,三者缺一不可。单纯对教师进行考核,于事无补。
     教师本来的工作是传道授业,教学的压力与校内各种论文、职称、赛课等评比活动,本来就让老师难以喘息。正如广泛流传的一则网帖中一位不知名老师的呐喊:“别把学校当成解决学生一切问题的殿堂;别把老师当成解决一切问题的圣贤;别把教育当成背负一切责任的机器;别给我赋予太多不能承受之重,别给我戴上那些虚无漂渺的光环……我只是个老师!我不是保姆,也不是警察,更不是法官,我也不是医生,也不是作家,更不是演员!”如今,连食堂浪费也纳入教师考核,难免让众多老师腹诽:“又要动我的30%”!
     还有多少与教师绩效考核挂钩
     2009年底,江苏实行绩效工资之初,率先将教师师德作为绩效工资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并对违反4种师德标准的老师实行“一票否决”。教师的工作性质和本职特征决定了良好师德的重要性,此举在社会上赢得了一致好评。继而,各地纷纷出台了一系列与教师考核挂钩的政策。例如,济南市中小学生读写姿势与教师考核挂钩、沈阳市中小学请香烟“离校”,禁烟与考核挂钩、浙江将减负与校长任用、教师考核升职挂钩……
     教师绩效工资实施之后,我省教师的工资有了大幅度上升,此举对于教师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有长远的意义。然而,逐渐风声水起的层层考核、处处考核,反而让教师在工作中越来越远离了教育的本真。
     考核,不应该成为管束教师、提高质量的唯一手段。教师的首要工作是教书育人,如果用种种与绩效挂钩来增添教育的繁文缛节,他们难免顾此失彼。这样也许就会造成教师资源的另外一种浪费了!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