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的智慧让教育告别“尴尬” 灵动的智慧让教育告别“尴尬” 让留守儿童成长在爱的阳光下 口语交际教学心得撷列
教育思考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48期 总第4609期 2013年04月23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48期  下一期
让留守儿童成长在爱的阳光下
来源:如东县邱升中学 作者:曹海兵 发布日期:2013-04-23 09:59:29

     根据权威调查,我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已经超过5800万。因为留守儿童多由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照顾,“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最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生活和学习受到很大影响。
     目前,留守儿童主要面临教育、生活和社会关爱三大问题:一是监护不力。农村学校由于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条件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渴望亲情的呵护、需要有效监管、需要适时适度的思想道德教育”等迫切需求难免力不从心。家庭和学校的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二是身心健康堪忧。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与孩子聚少离多,缺乏沟通。由于亲情教育的缺失,很大一部分留守儿童表现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三是人身安全得不到保证。祖辈的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而留守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又很弱,很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因此,如何解决好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统一思想,集聚各方之力
     留守儿童虽然缺失父母亲情的温暖,但社会要为他们搭建温暖的大家庭。政府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通过走访、调查等形式将留守儿童的情况进行汇总,统一管理。各级媒体要广泛宣传,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中的很大一部分是在校学生,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要明确要求,多途径确保留守儿童得到良好的教育和生活上的照顾。学校还需要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及监护人的沟通,让他们主动担负起应履行的责任。
     二、完善设施,创设幸福之家
     对于学龄前的留守儿童,各村(居)委会要安排专人定期走访、调查他们的生活现状,安排幼儿教师不定期对他们进行学龄前教育。政府部门要帮助联系“爱心医院”,安排医生对每个留守儿童进行不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的健康问题。对于已经入学的留守儿童,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共同建造“留守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统一添置生活用品,美化他们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安心学习。学校要给留守儿童安排专门的“生活妈妈”,关心爱护好每一个孩子,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健全机制,落实扶助之举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留守儿童的资金投入,还要动员全社会开展慈善捐款,并要确保专款专用。民政部门可以采取“一对一”的结对帮扶制度,将贫困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在网上公布,积极联系社会爱心人士帮扶贫困留守儿童,解决他们入学难的问题。学校要为每一个留守儿童建立“电子信息档案”,全面了解留守儿童情况,掌握学生个人、监护人、家长等的具体情况,定期与监护人和家长联系,架设留守儿童与家长之间的亲情桥梁。学校要开办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及时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对于性格孤僻、情感冷淡和冲动易怒等心理健康问题较大的学生要做到随时关注、定期跟踪,教育方式要以抚慰为主,批评为辅,切忌简单粗暴。
     四、开展活动,催生快乐之心 
     学校作为教育留守儿童的主阵地,应注重培养留守儿童自理、自立、自律、自强的能力,让他们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中成长。学校要定期开展“我的寝室我做主”文化布置评比、“我是文明小使者”行为习惯的养成、“我的拿手好戏”特长展示、“我进步,我骄傲”学习成果汇报展示会等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文化生活,让他们远离孤独,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让学校真正成为留守儿童的成长乐园。
     正如俄罗斯的文学家普利什文所说:“地球上一切美丽的东西都来源于阳光,而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来源于人。”只要全社会用心在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中播撒爱的阳光,滋养着留守儿童快乐成长、幸福生活、愉快学习,我相信留守儿童的问题必将得到缓解,他们的明天依然充满阳光!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