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灵动你我———教师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渗透科学教育的指导策略研究 幼儿园膳食营养与安全保障策略 语文综合性学习: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阶梯
教学探索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48期 总第4609期 2013年04月23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48期  下一期
科学,灵动你我———教师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渗透科学教育的指导策略研究
来源:金坛市实验幼儿园 作者:耿翔晶 发布日期:2013-04-23 14:03:52

     幼儿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他们对通过感官认识自我和周围世界往往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而教师有必要为幼儿创设多变的环境,随时关注、积极应对,精心策划幼儿一日活动中的科学教育活动,让幼儿的科学素养在一日活动中自然而然的形成。
     一、提供多变的观察环境,传授幼儿观察的方法
     1.提供观察的环境
     作为教师,要尽量为幼儿提供实物、实景,带领幼儿实地观察,使幼儿的认知更加具体、直观。
     如中班开展的“美丽的秋天”主题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孩子们对秋天建立起更加具体的印象,我们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在秋游的路上,刘婧萱叫了一声:“哇!好多菠菜!”我循声望去,原来是红萝卜的萝卜缨,我正要纠正,钟瑞洋叫了起来:“那不是菠菜,是萝卜上面的叶子。”“菠菜吃了力气大!”“那个是不可以吃的。”我顺势去菜地里拔了一株红萝卜,还找来了一株菠菜。这时候,就有小朋友叫了起来:“哈哈,我说是萝卜吧,不是菠菜!”“我发现菠菜的叶子边边上是弧形的,萝卜的不是的,一弯一弯的。”我把手中的红萝卜举起来,告诉孩子们:“我们平时吃的部分是萝卜,这部分茎和叶叫萝卜缨,其实萝卜缨也可以吃,还有丰富的营养呢。”这时候,小朋友们又叫了起来:“啊?这个还能吃啊?”
     孩子们对那些变化的环境和事物更关注、更容易产生疑问、引起争论。这些变化的环境有的是一些现象或事物本身就具备的,有的需要老师不断提供和创设,为科学教育活动搭建平台,深化幼儿谈论的话题,不断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
     2.关注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多感官参与观察活动
     幼儿往往容易对新奇的事物产生兴趣,但这仅局限在感官兴趣上,要想转化为幼儿的内在兴趣,需要调动幼儿多感官参与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要鼓励幼儿运用眼、鼻、手、耳等各种器官交互作用,从而锻炼幼儿的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
     例如,在自然角种植蚕豆的过程中,幼儿欣喜于自己种植的蚕豆种子发生的明显变化:“哇,我的蚕豆发芽了。”“我的蚕豆长叶子了。”但等到蚕豆叶子全部长出来、变化不明显之后,幼儿就失去了兴趣。这个时候,就要诱导幼儿比一比谁的蚕豆高、摸一摸谁的蚕豆叶子厚实等,积极调动幼儿的触觉、视觉,诱导幼儿更深入地观察,从而对蚕豆建立起更全面的认知。
     二、有效提问,适时介入
     幼儿一日活动中的科学探究活动,往往是偶发的,作为教师,要善于把握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满足幼儿的探索兴趣,找准时机适时介入,为幼儿发展搭建“支架”。
     为了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我们在美工区投放了绘画纸、打印纸、彩色卡纸、皱纹纸等供小朋友自行选择。王璟用打印纸折了一把小扇子,王可欣用绘画纸折了一个小飞机,戴芊羽拿了一卡纸:“我也要折一把扇子。”她一边折一边说:“这个太硬了,我折不动。”我就说:“那什么样的纸折得动,什么样的纸折不动呢?”戴芊羽举起了绘画纸。我又问:“那卡纸有什么用呢?可以做什么呢?”“卡纸可以做标记卡。”“卡纸还可以做区角的牌子。”一下子小朋友的声音此起彼伏。这时,正在拉扯皱纹纸万宗意说:“老师,你看我的纸,就像弹簧一样,可以拉长的。”我说:“对,因为皱纹纸有韧性。”接下来,我就鼓励孩子们自己动手去试一试各种纸的特质,孩子们尝试得不亦乐乎。在活动中,教师要注重顺应幼儿的心理特征,在此基础上创造机会,推动幼儿的发展。
     我们常说: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探索的可能,让其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教师不仅要提供幼儿变化的观察环境,传授幼儿观察的方法,更要学会等待,找准时机,适时介入并进行有效引导。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让幼儿学会生活知识的同时,也学习科学知识。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