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角色”如何发挥“美效应” “丑角色”如何发挥“美效应” 浅析学生运动节奏感的培养 让情感在课堂中流淌———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课堂分享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48期 总第4609期 2013年04月23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48期  下一期
“丑角色”如何发挥“美效应”
来源:连云港市开发区第一小学 作者:孙小红 发布日期:2013-04-23 14:12:16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许多人物,学生每一次读书学习的过程,都是与课文中的人物交流的过程,从人物身上明白道理。“丑角色”就是通常所说的反面人物,学生嘴里的“大坏蛋”。如何让这些“丑角色”发挥“美效应”,我在思索……
     一、“丑角色”在教材中存在的类型
     (一)狡猾奸诈型
     狐狸是狡猾的象征。《狐狸和乌鸦》《狐假虎威》《狐狸和蝉》里的狐狸无不体现狡猾的特点。在小学低年级课本中,狐狸算是个典型的“丑角色”。
     (二)凶恶残暴型
     《普罗米修斯盗火》中残酷狠毒的主神宙斯,《林冲棒打洪教头》中狂妄自大、蛮横无理的洪教头,这都是凶恶残暴的形象。我们可从他们丑恶的外貌和行为中看出凶恶残暴的本质。
     (三)懒惰愚蠢型
     懒惰和愚蠢常会被联系到一起。《蚂蚁和蝈蝈》里的蝈蝈是“懒惰”的代表,与蚂蚁的“勤劳”形成鲜明对比。而《鹬蚌相争》中的鹬蚌、《揠苗助长》中的农夫、《争论的故事》中的兄弟俩都是“愚蠢”的形象。
     (四)欺压弱者型
     《嫦娥奔月》中贪婪狡诈的逢蒙,《哪吒闹海》中欺压弱者的东海龙王父子都是反面角色。
     (五)家长专制型
     《牛郎织女》中的王母娘娘是一个蛮不讲理、极其专制的家长,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封建专制思想,并且通过她的残忍让学生明白亲情的温馨。
     二、“丑角色”在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和盲点
     (一)教学观念存在误区,造成学生对“丑角色”认识片面
     教师对“丑角色”认识不够客观,往往感情用事,没有辨证地看待“丑角色”。很多作品中的“丑角色”在一定的条件和环境下,他们的思想会转变,例如《负荆请罪》中的廉颇先是老迈昏庸、居功自傲,但后来能知错就改,就说明他是一个顾全大局、深明大义的人。而教师若对文本的解读不够深透,就会造成学生对“丑角色”的认识片面,甚至以偏概全。
     (二)教学实施存在盲点,造成学生对“丑角色”印象淡薄
     在教学人物时,教师一般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正面人物的精神、品质以及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却忽略了“丑角色”形象塑造写作方法的指导;仅仅强调反面人物在文中的衬托作用,而忽略了许多“丑角色”的隐性内涵及教育价值,由此造成学生对反面人物了解的肤浅,印象淡薄。
     三、让“丑角色”发挥出“美效应”的途径
     (一)从课堂细节入手,开发出“美效应”
     1.分角色朗读、表演,展现“丑角色”的“美效应”。当文章中出现了对立的人物形象时,分角色朗读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果能进一步让学生表演,在表演中感悟角色内涵,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还有利于学生体验爱憎分明的情感。
     2.讨论、辩论,升华“丑角色”的“美效应”。课文中的“丑角色”有时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认知冲突。从不同角度思考对人物的判断会有所差别。如果能够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思考,并让不同的观点在课堂上碰撞,再针对碰撞的话题展开讨论、辩论,学生就可以对“丑角色”的认识更加全面。
     3.续写、改写,拓展“丑角色”的“美效应”。教材中的“丑角色”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并以故事和情节作为背景来表现出来。让学生续写、改写,甚至在创造的过程中融入他们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让这些“丑角色”在续写的故事中“道歉”“忏悔”“改邪归正”……这样“丑角色”的转变就拓展出了“美效应”。
     (二)从价值导向入手,把握好 “审丑”的“度”
     1.把握好“个性”与“方向”的统一。“没有个性”“人云亦云”是令人沮丧的,“目中无人”“大胆放肆”同样是令人担忧的,这就需要老师在评判“丑角色”时要有一把平衡的尺子,这个尺子的灵活摆放拓展着个性又指引着方向,让两者相互依存又不矛盾。
     2.把握好“规范”与“创造”的融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过度强调规范会扼杀一个人的创造思维。规范是创新的根基,因此必须和谐地处理规范与创新的关系。鼓励孩子丰满“丑角色”形象时,也要对不着边际的想象进行纠正,教学时忽略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一种失败。
     3.把握好“多元”与“一元”的关系。“多元”与“一元”都是客观存在,都是我们应该尊重的。如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时,学生在熟读课文之后,提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甲派认为,普罗米修斯是勇敢的,宙斯是残酷的;而乙派认为普罗米修斯是勇敢的,但他触犯了天规,宙斯掌管天庭,严惩普罗米修斯是合法、公正的。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就要把握好“多元”与“一元”的关系。
     教材中“丑角色”的出现,使学生在与正面角色的对比学习中认识到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如何让语文中的“丑角色”发挥“美效应”,还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多思考、多总结。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