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角色”如何发挥“美效应” “丑角色”如何发挥“美效应” 浅析学生运动节奏感的培养 让情感在课堂中流淌———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课堂分享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48期 总第4609期 2013年04月23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48期  下一期
让情感在课堂中流淌———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来源:张家港市东渡实验学校 作者:顾丽玉 发布日期:2013-04-23 14:18:54

     如今,电视荧屏上相继出现了许多谈话类节目,其中许多精彩的节目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它们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点让我感受颇深,那就是以情动人。
     人都是有感情的。学生的学习不光要积累知识、训练能力,也要体验情感。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某种意义上,情感教育可以作为语文教育的全部。因为,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体悟文本中美的情感与力量,都必须依托于情感。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需要在教学中重“情”,让语文教学“情满课堂”。
     一、以情激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里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看了吕老师《端午日》的备课教案,我不禁被他深厚的文学底蕴所折服,更佩服于吕老师的课堂智慧。吕老师问课文中的人物是如何“热烈活泼”时,他并没有按照常规的句子赏析来分析文本,而是把这篇文章的一些句子打乱,筛选出其中描写人物的一些关键词语,组成一首小诗。如《桨手》:
     持一支短桨
     随缓促的节拍
     听铿锵的锣鼓
     划,划
     12个人重复同一个动作
     18条汉子只为岸上的知音
     向前,向前

     擂鼓打锣的
     嘭嘭铛铛嘭嘭铛铛
     敲打,调理,再敲打,再调理
     声音在船中间流淌
     力量在空气里传递
     鼓声如雷鸣,声声震耳
     比赛像山行,步步惊心
     多么有智慧的老师啊!《端午日》这堂课,正是因为吕老师的这种智慧,才引起了学生无限的“趣”,激起学生无止的“情”。这堂课就像《课标》所提到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充分重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二、以情促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要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这让我想起了陆老师执教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这位老师在对文本内容做了分析之后,顺势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天亮了》,同时深情并茂地介绍了该曲子的背景。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下,又延伸到学生自己母亲身上,并作了真情告白《妈妈,我想对你说》。学生动情的述说不仅感染了学生自己,也感染了听课的老师。
     这是多么精彩的一堂课啊!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正是因为教师对“情”的钻研,在教学中注重了情感教学,才引发了学生思想的共鸣;正是因为教师对“情”的把握,在教学中注意了情感性,才触动了学生灵魂的心弦。我相信上完这堂课,他们心中必定更深地理解了父母的“苦”,更懂得了该如何去珍惜这份“情”。
     三、以情悟情
     《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例如,听了黄老师上的《乡愁》一课,让我感慨颇多。首先是朴素典雅的课件背景,再配上笼罩着淡淡感伤和怀念,富于追忆情调的背景音乐,已经给学生们渲染了感情基础。因此,当老师问及“从所放的歌曲中听出怎样的情感”时,学生很容易回答出来。带着这种基调,让学生走近《乡愁》、走进《乡愁》,走出《乡愁》。让学生在聆听作品、聆听读者、聆听作者中由浅入深,将文本之情、作者之情与读者之情有机地结合起来。
     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相信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力,乐于为学生创造发展的条件和机会。语文老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慧根识世界、慧眼看世界、慧性悟世界。真正认清“情”对学生的作用,真正让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产生一种积极的愉悦感,真正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情满其中”。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