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写作的源泉———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之我见 用爱叩开学生的心扉 放飞童心返璞归真———小学习作教学生活化初探
教海探航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48期 总第4609期 2013年04月23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48期  下一期
放飞童心返璞归真———小学习作教学生活化初探
来源:新沂市港头镇中心小学 作者:王方 发布日期:2013-04-23 14:34:43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大学毕业12年来,我一直从事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对习作教学进行了深入思考研究。为什么小学生原本有着丰富的生活,丰富的情感,却写不出高水平的作文来呢?我想这主要是我们的教学模式严重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束缚了学生的自由,折断了他们想象的翅膀。因此,我们应该改革旧的教学模式,依照《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寻找新的教学策略。对于怎样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我有几点想法。
     一、善观、乐听、趣想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全面获得各方面的信息,捕捉写作素材,做个有心人。但要想写好作文,仅仅学会观察生活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观察中思考、感受和体验。即在观察事物的同时要强调关注与之相对应的心灵感受,要求学生在观察外物的同时观察内在感受,在挖掘生活的同时挖掘自我。如写春天,不少人在田野上转了一圈,不是写柳树发芽,就是桃花开了。如果我们让儿童学会全方位的调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看、听、嗅、摸,并有意识地引领孩子体验当时的内心感受,让思想插上想象的翅膀,那么在他们的眼里就会出现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这个世界也由静态变为动态。他们不仅看到“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还会感受到“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心动才会情动,才会有那些鲜明的形象、色彩与声响,才会感受到鲜活跳跃的生命,真正做到“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用心而得”。
     二、鼓励自由表达,大胆想象、激发创造
     1.鼓励自由表达,说真话,吐真情。在生活中,学生有了丰富的素材,就会有表达的欲望。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地表达自己熟悉的生活,做到“用我心思我事,就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管对错与否,写出来再进行启发和引导。老师还要根据口语和书面语的关联性,放宽习作要求,避免用成人的经验约束和禁锢学生的思想,坚持培养学生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想,大胆写。当学生达到一定的书写要求时,就鼓励他们作文,最好能不拘泥于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所见、所感和所想写出来。
     2.鼓励大胆想象,激发创造。《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精神。”现在的孩子对大千世界充满了好奇,在相关的电视、书籍中能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教师应激发他们大胆想象,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教师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多肯定表扬,少批评挖苦。
     三、放飞童真,张扬个性
     习作教学要兼顾不同水平层面的学生,以尽量满足学生差异化的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习作自主性。主要教学策略为:一是恰当点拨,冲破思维定势,训练思维的发散性;二是精心疏导,启发学生思维的变通性;三是合理拓展,张扬学生的个性。四是个别关注,因材施教。如对在习作中认识肤浅和片面学生,或对习作能力上有缺陷的学生,我们要放低要求进行个别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
     四、精彩共赏,合作互评
     教师应提供一个零距离、开放的、自由的场合,让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根据不同的习作内容组织学生动态互评,不仅使有相同生活体验的同学在聊、评、改的时候产生共鸣,也让他们在新的学习小组中保持讨论、交流、合作的新鲜感以及对活动的热情,从而提高合作修改习作的效率。教师也能从过去作文的命题、指导、批改和讲评中解放出来。在批语中,教师一定要多肯定、多鼓励、多激发,面对问题,应从“建议”的角度出发,循循善诱,让学生掌握改进的方法。
     创新和个性始于热爱。唯有让我们的学生热爱作文,学会习作的方法才能使他们具有个性,不断迸发出灵感的火花。放飞童真,让孩子返璞归真,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写作的灵感,作文教学才能走出困境,呈现出蓬勃生机的景象!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