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校园文化彰显语文魅力———浅谈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发语文课程资源 打造校园文化彰显语文魅力———浅谈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发语文课程资源 农村幼儿园区角游戏活动的开展 提高小学科学课中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课堂分享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50期 总第4624期 2013年05月21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50期  下一期
提高小学科学课中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来源:如东县大豫镇桂芝小学 作者:石卫新 发布日期:2013-05-21 16:23:22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活动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好实验活动这根主线,让教师、学生、材料产生“共振”,从而达到实验教学效益的最优化。
     一、做好实验教学前的铺垫——课前实验
     教师的课前实验有助于:1.减少课堂的实验意外。实验器材的组合、规格、质量、数量等因素均会影响实验效果。教师的课前实验既验证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确保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既可熟练器材的操作使用,又可减少课堂的实验意外,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2.课堂关注转向学生。教师通过课前实验,对课时的实验教学重难点有了清晰认识,对学生可能形成的实验方案及实验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有了心理上的预备。那么,当开始实验教学时,教师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学生身上,教师会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的表现,从而为课堂教学整体的有效性提供了保证。
     二、落实实验教学时的重心——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是科学课常用的教学方式,亦是学生喜欢的活动。可实际教学中的学生分组实验往往热闹有余,思维深度不足。这与教师的组织、学生的差异、器材的准备都有直接的关系。科学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巧妙引领,放手操作,让学生在有限的活动时间内能较多的收获。
     1.抓实验操作目标的明晰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活动的目的,就会产生动手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提高。因此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设计出实验活动方案,明确实验活动的任务及方法,这比完成实验本身更为重要。让学生带着目的去操作,可促进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结合;注重学生实验前的独立思维与小组讨论,可提高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可切实提高分组实验活动的有效性。
     2.抓实验操作过程的优化    教材中的实验活动往往是比较标准、单一的操作方法,然而有些实验不符合所在地学校的实情或学生的学情。因此,对教材中的实验活动可根据实际情况,尝试着去优化改进,以便取得更好的效果。①改变实验器材。寻找替代器物代替实验,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②调整实验步骤,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③尽可能呈现有结构的实验器材,用实验器材帮助思维;④控制实验器材地呈现程序和时机,控制学生参与实验活动的注意力与思维节点……总之,要根据教学过程的实情,帮助学生优化使用实验器材,提高设计实验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实验效率。
     3.抓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活动伴随实验教学的整个过程。在实验教学时要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要做到:①观察(过程)要有顺序,做到有序观察;②观察(提问)要有指向,做到定向思考;③观察(思考)要重整体,做到面面俱到;④观察(结论)要善总结,做到揭露本质。实验教学是带着工具的观察,要逐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能力,仔细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注重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4.抓学生实验习惯的养成   依据笔者大量的科学教学体会证明,学生的分组实验习惯严重影响着实验效果。因此,学生实验习惯的培养是每节科学课要强调和训练的必要内容。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训练学生的分组实验习惯。①要强调实验活动纪律,它是实现分组实验有效性的首要保证;②要明确组员分工,以训练组员之间合作的能力;③可培养组内“小先生”,教师应根据学情,配备能力较强、善于交流表达的孩子当组长;④用评价激励,激励小组成员为组内实验活动主动承担相应任务。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在追求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同时,不能忘记实验教学的宗旨是为科学探究活动服务。让实验教学为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素养的提升服务,才是开展实验教学的真正目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